早春的夜寒冷料峭,依然擋不住心里外出的熱情。
華燈初上,各色燈火。廣場上悠揚的音樂伴著人聲喁喁,自然是茶余飯后逍遙的好去處。
出了門,卻見明月皎潔,遙遙墜在天際。銀輝如水,竟讓渴望喧鬧的心一下子安靜許多。
似乎很久沒能好好看月亮了,不由放慢了腳步。
記得小時候,還是在鄉下老家。玩累了,便跑回家等下地的母親。日落了,天黑了,直到月亮升起來。倚在巷子口的樹下,睡意朦朧中被忽然跳進水里的青蛙驚醒,才恍然自己在街上睡著了。
看不清村莊的輪廓,映入眼簾的,只有鄰居家窗子里的一抹昏黃。抬起頭,一輪明月,亦是孑然。月光從枝椏間擠進來,柔柔地裝滿眼睛,水一樣淌在心上。
長大后,家搬到鎮上。鶯飛草長的季節,小小少年,長高了,變美了,所有年華似水流。院子很大,荒草很多,白日采來的月季全都開了,浮在書桌一角,暗香襲來,宛若芙蓉。
入夜,書本為朋,題海為伴,一人伏在桌子上用功。漫長的年少時光,雨季太長,花木清香易得,總覺載不動許多愁緒。只到那些晴朗的晚上,熄了燈,看月亮慢慢行到中天,仿佛溫柔的眼。
最愛豐子愷的漫畫:《人散后,一鉤新月天若水》,寥寥數筆,卻勾勒出一個極簡極安靜的世界。
彼時,初學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想到人生代代無窮,明月年年相似,也更篤定了努力的意義。
畢業第一年,背起行囊,踏上異鄉。第一次獨自面對一切,總覺暖和厚實的居所才會給人無限的底氣。于是,小小的三人居的單間宿舍里,我在自己的角落搭建衣櫥,購置毛毯,擺個毛絨玩具,直到忙得身上出了薄薄的細汗,才覺得踏實許多。
畢竟書生意氣,不能圓滿處理所有的人與事。許多加班后的晚上,和父母噓寒問暖之后,總免不了一些孤獨和寥落。
壓抑的厲害,就到樓下的梧桐樹底下看看月亮,吹吹風。此刻一人,不必努力圓融,無需強作歡顏,只待心思安定,帶一片冰心上樓睡去。
今時不似舊年,溫馨的家給了我一切。居家歡暢,在柴米油鹽里體味著愛情。愛人寬厚,溫暖了所有的寂寞委屈;房子不大,也載得動一家人的喜樂悲歡。不常外出,也習慣了陽光灑落的窗臺;晨昏一夢,有時竟不知窗外春秋幾何。
今夜,月亮來相照,似赴一場約。明月依舊,似歲月的書簽。它定然記得所有的時光,孤獨的我,努力的我,掙扎的我,連同今時今日, 安定而木然的我。
我們幸福的氣定神閑,試圖抓住平凡日子里的每一絲熱鬧。默然回首會明白,忘卻了和內心對話,失卻了心靈的安寧,再多的熱絡也會意興闌珊。
今夜,不看燈火,不擠人群,只想借著月光獨自走走。
我記得,山間有明月,曾與我為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