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我越來越發(fā)現(xiàn),自己每天的日更文章有點像寫日記了,這顯然不是我的初衷。我當(dāng)初的想法是,每篇文章都寫成小小說的樣式,那樣一個個故事寫出來似乎更有練筆的價值。
只是寫小說并不容易,首先你得有故事,有了故事,你才可以將它以小說的形式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雖然我們的生活中并不缺乏故事,但常寫常新也并不容易,你必須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和一顆敏感的心靈。至于說將日更文寫成了日記,其實這倒也并非是一件壞事。如果有可能,記錄一下每天自己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這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一個人的感情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想法也千奇百怪,瞬息萬變。它其實是一個思想的寶庫,等著我們?nèi)ヅΦ匕l(fā)掘。如果不能把那些真切的想法寫出來,實在有些浪費與可惜呢!
寫文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套路與方法。在簡書里,周衛(wèi)英老師寫的一些短文引經(jīng)據(jù)典,娓娓道來,富含禪意,極具思辯性,是我所喜歡的雜文寫作方式。興致勃發(fā)時,周先生有時一天要寫兩三篇文章,每篇文章都在1000余字左右,這是很好的寫作鍛煉的方式。
對于我來說,現(xiàn)在每天寫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勉強能夠適應(yīng)。至于文章寫什么內(nèi)容,剛開始是不確定的,往往在晚上睡覺前才匆匆下筆,倉促成文。如果這一天確實發(fā)生了一些自己感覺有意義的事情,作文以記之,寫起來似乎并不費力。然而大多數(shù)時候,生活總是相對平淡,并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發(fā)生,也就沒了想具體寫什么的沖動。這就是我過去講的,為什么一個寫作者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了。好比一位武林高手,時刻要保持警惕,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這樣才能克敵制勝,立于不敗之地。對于一名寫手來說,就是要精騖八極,心游萬仞,哪怕是一點點風(fēng)吹草動,都能撩撥自己的文思。人家的一句話、一個眼神;眼前的一段景、一個人;心中的一個念頭;大腦中的一個火花都能引起自己創(chuàng)作的欲望,下筆洋洋灑灑,一氣呵成,縱橫捭闔,恣肆汪洋。我想這才是一名寫作者應(yīng)該具備的素質(zhì)。這種素質(zhì)如何培養(yǎng)與形成呢?一方面除了天生的原因,另一方面就需要自己博覽群書,深耕積淀,逐漸積累豐富而廣泛的社會閱歷與知識,從而在寫文章時,做到得心應(yīng)手,游刃有余。當(dāng)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需要我們平時付出艱苦的努力才行。
寫文章時,事先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這顯然是不行的。沒有主題,也就沒有思想,否則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我們小時候?qū)懽魑模荚嚨臅r候最怕離題。因為文章離題,作文就失敗了,也自然得不到理想的分?jǐn)?shù)。現(xiàn)在我們每天更文,表面來看,選題的范圍是自由而寬廣的,寫什么并無限制。但是一旦確定了文章的題目,寫作就有了具體的目標(biāo)和范圍,你就必須在多如牛毛、汗牛充棟的材料中,在紛繁蕪雜、盤根錯節(jié)的事物表象下,去粗存精,去偽存真,抽絲剝繭,須臾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努力寫出一篇精彩的文章來。
對于日更者來說,選題有時候并不容易。表面看,似乎什么都可以寫,但真正動筆卻又不知寫什么好,總感覺心中的想法并不成熟。這時候自由地選題,自由寫,反而成了我們的一個負(fù)擔(dān)。那種彷徨與糾結(jié)令人倍受煎熬,有時候我常想,與其這樣,倒不如每天寫一篇命題作文呢!就像我們小時候作文考試,在規(guī)定的題目,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必須完成一篇高質(zhì)量的文章一樣。我覺得對于一位真正熱愛寫作的人來說,還是盡量避免這種命題式的日更為好,這種模式作為短時間內(nèi)的寫作訓(xùn)練尚可,作為長期的日更模式則不可取。畢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們的思想也足夠自由而活躍,受囿于命題作文的限制,會讓我們的寫作多了一些羈絆,少了一些情趣。真正的寫作者應(yīng)該是不難找到生活中有價值、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來寫的。
如果擔(dān)心自己的日更文章寫成了日記的模式,收斂著寫就好。具體來說就是,如果有材料,盡可去構(gòu)思寫作一篇小說或散文;否則寫一篇日記,記錄下自己當(dāng)天的所見所聞所感也未為不可。假如這樣,你心中還有所糾結(jié),那么精力允許的話,多寫一篇文章就是。當(dāng)然這就是對自己的一種更高的要求了。同時這也要看你寫作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單純地練筆,日更文隨便寫成什么體裁都行。從我來說,日更不僅僅是為了練筆,有時候還要考慮向一些文學(xué)公眾號投稿,這樣老是寫一些日記式的口水文,顯然就不合適了。
古人云,“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寫文章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按照生活的樣貌,遵從內(nèi)心的喜歡,讓我們的筆下恣意流淌出快樂的文字來!我想,這也是我們堅持日更的意義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