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途家、木鳥短租在線短租,滴滴網約車火了之后,市面上出現了數不盡數的“花式分享”,從共享單車,到共享服裝,從共享充電寶,到共享雨傘,甚至連玩具、餐桌、圖書等也加入共享大潮,一場場關于分享的風暴貌似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著。然而,作為一線的媒體人的我們,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如今這些“共享經濟”到底是風口還是偽需求?
并非風口的偽共享經濟當道
眾所周知,共享經濟的本質是對線下海量、分散、閑置的資源,進行整合后產生新價值形態。但是目前許多行業走的并不是真正的共享經濟模式,只是冠著“共享經濟”的噱頭,開展重資產的租賃模式。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企業無視存量市場,而是不斷再創造資源,以完全重資產租賃模式為主。
共享經濟平臺的出現主要是為了鼓勵人們把閑置資源拿出來,共享獲取一定收益,而當下很多平臺是在該類資源擁有量飽和的情況下,沒有對人人皆有的閑置資源進行二次利用,而是增加人力、物力、財力不斷制造資源增量,造成市場上產生更多的閑置資源和產能浪費。因此,它們不是真正的共享經濟,而更應該被稱之為“偽共享經濟”。
比如共享單車平臺打著“共享”的旗號,沒有對人們已有的自行車資源進行整合,而是大肆生產各種類型的單車,線下持續不斷的鋪量,如此不僅導致了單車存量過猛增長,使得很多公共場所空間被占用,同時還會讓企業產生不可控成本,引發資金鏈危機。
2、共享經濟平臺商業模式不清晰,運營難度比較大。
現在很多共享經濟平臺采用偽商業模式運行,或其商業模式不清晰,運營難度比較大。
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能否盈利,與其產品價值、產品屬性、消費頻次、消費需求量等密切相關。當產品價值高,稀缺屬性越強,消費頻次越高,需求量越大的時候,這個企業盈利的可能性越大。
對比在線短租和共享充電寶行業,我們可以得知:房子屬于稀缺性資源,本身價值高;并且隨著中國正在變成一個旅游大國,旅行消費頻次日漸增多,而旅行住宿需求也成正比上漲,國家旅游局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旅游44.4億人次,2017年“五一”國內旅游人次達1.34億人次,加上周末游、周邊游等主題旅游的增多,因此旅游住宿也日益成為一個高頻、剛需產品;因此,途家、木鳥短租等在線短租平臺利用抽取租賃費的盈利方式是可取的。
然而,充電寶屬于每個人花費很少的成本即可獲取到的資源,同時在電子產品超市、網購平臺等渠道可以輕易購買得到,但它們想要獲得消費者的注意力,必須得靠免費的形式,這相當于平臺沒有商業模式。同時,共享充電寶行業的技術含量很低,各大平臺為了獲取高用戶流量,只能拼融資、拼廣告力度等等,
真正的共享經濟風口還未到
相對偽共享經濟行業而言,真正的共享經濟發展態勢更平穩,會經過漫長時間的醞釀、積累,才能爆發,網約車和短租房就是很好的例證。
艾瑞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車聯網市場規模已經達到580億元,到2017年車聯網規模已經達到了2640億元,中間經歷了若干年的市場沉淀。2012年初,市場先后誕生了滴滴、快的、神州租車等網約車平臺,經過幾年的積累后,滴滴與快的合并,易到、神州租車也在不斷擴大自身板塊,使得網約車經濟在2015-2016年之間迎來火山爆發口。
另外,房屋分享領域發展態勢喜人,民宿短租已經逐步成為人們日益受歡迎的住宿方式,市場上崛起了上百家短租平臺,其中途家、木鳥短租、小豬已經成為行業領導者,但它們依然在不斷積蓄力量,蓄勢待發。比如近年來,木鳥短租不斷擴展市場規模,國內民宿房源總數近40萬套,覆蓋到全國396個城市,并且還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廈門等旅游發達城市,分設城市經理,壯大民宿經濟。
目前來看,共享經濟體系下的在線短租的市場規模還在不斷地增長,用戶數量也在如滾雪球般變大,新短租平臺不斷加入,但增長率仍然處在不穩定狀態,離爆發期尚有一段距離。
然而,由于每個共享經濟領域屬性的不同,所以每個行業迎來的爆發期也有所不同,我們也應該給予在線短租這種真正的共享經濟行業(比如知識共享經濟、在線短租等)更多的時間、技術等支持,讓共享平臺真正能發揮“變廢為寶”的作用,再創舊資源的新效能,促進國家經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