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吸引定律,第二條意念創造的定律,也可以稱作相信法則,第三條定律是允許接收的定律,那么我們先來講一講這定律和步驟是不一樣的,我們先來講第一條定律,第一條定律叫做吸引定律,吸引定律它吸引的兩面性,也就是是無論是我們想要的,還是我們不想要的,吸引力法則永遠在起作用,你都會得到。所以這兩個吸引力定律兩面性其實是告訴我們永遠要去想我們想要的,如果你相信你會得到你相信的,如果你不相信你就會得到你不相信的,也就是說如果你每天聚焦于你想要的東西,那你得到的是你想要的,如果你每天聚焦于你不想要的東西,那你得到的是你不想要的東西。有一個人總是擔心別人會向她借錢,結果呢,就經常會發生這種事情,很多人去找他借錢,而他呢又很難拒絕,這就是你把所有的注意力的聚焦點聚焦在你不想要的事情上面,它產生了強烈的吸引。所以我們把吸引分成三大類。第一是無意識的吸引,第二個是有意識的背叛,第三個是有意識的吸引。我沒有發現我在想什么,我只是覺得周邊的我就是這個樣子,這就是無意識的吸引。大部分的人都處在無意識的吸引的狀態下,看見有的人總是在抱怨,抱怨周邊的環境不好,抱怨社會,抱怨國家不好,抱怨企業不好,但是他沒有發現,他生活過的一團糟,其實都是他自己吸引過來的。他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就是無意識的吸引。第二個吸引方式就是有意識的背叛。就是你已經覺察到了,但是你沒有辦法停止去創造,每天焦慮孩子的未來是不好的,但是你一看到你的孩子,你就停止不下來這些焦慮和憤怒,這是第二種的,有意識的背叛。我想要改變我的狀態,但是我做不到,結果吸引來的還是那些不好的東西,第三種的吸引是有意識的吸引,也就是我可以創造我想要的,我發現了我自己所有的這些問題也好,限制性的東西也好,負面的念頭也好,我可以去改變他,然后我創造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狀態,然后吸引我想要的這些事物的到來,所以吸引并不一定是你在要求什么,你強烈的要求什么,包括那些你痛恨的也在吸引,你所有痛恨的那些東西它都會出現,因為恨是什么呢?恨是一種強烈的抓取,寬恕是為了什么呢?寬恕是為了放下別人嗎?而是為了放過他們嗎?原諒她們嗎?如果你很痛恨一些人,很憎恨一些人,很嫉妒一些人,其實并不是他在受苦,其實是你在受苦,因為你一直在示范這種恨的能量,嫉妒的能量,我們需要去主動的去觀察我們自己的念頭,如何去進行一些自我的暗示,去進行了解自己的潛意識,如何做到心想事成,如何去掌控自己的頭腦和意識,我們的想法是正向的,還是消極的,我們需要去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是快樂的還是焦慮的,我們需要去用一些方法把我們這些負向的能量改成正向的,我舉個例子,比如說你想要去吸引財富,吸引金錢,然后你去做吸引力法則,做了幾天以后,你發現錢沒有到來,這個時候你會覺得非常的失落或者非常的沮喪,所以呢,同時你等于是把這種失落很沮喪而不相信和失敗的能力也釋放出去了,所以吸引力法則同時會對你所有的能量進行反饋和反應,再比如說你很急的趕去上班,路上很堵啊,你很希望交通能夠暢通,所以你非常的急躁啊,一邊看手表一邊按喇叭催人催的快一點,這個時候你釋放出去的,是怎樣的一種吸引啊,釋放出去的是一種比較消極的非常急躁的很擔憂的這種能量,所以你吸引來的有可能是什么呢?有可能是更多的麻煩,而起心動念的這些吸引,他是包含了你所有的這些能量的,當你真正想要吸引的時候,你需要集中你的注意力,把思維放在某個對象上面,同時要體驗到這些正面的好的情緒,如果你感覺到了恐懼,感覺到了你的懷疑,感覺到了一些什么東西在阻礙著你,這個時候你是很難夢想成真了,必須用一些方法去清理它。所以這就是吸引力法則三個定律的第一個定律吸引定律,第二個定律就是我們所說的相信法則或者用心創造的法則,他說你會得到你所聚焦的,不管是你要的還是不要的,所以我們的意念本身它是能量,他能夠召喚起來的,并且能夠啟動能量的循環,所以當我們聚焦在一一個人或事物上的時候,想法就得這個人或事物上,我的心靈就會一直產生共振,根據吸引定律和同頻共振,同質相吸,我們就和我們所聚焦的開始相互的吸引,有這個吸引的念頭,有這個想法,同時要讓整個人都完全的相信,要讓我們的心,讓我們的視覺同時幫助我們去催化這個心理法則的達成。我們不光是去想要,而且要加上相信想要和想要有很大的區別,他是典型的不同的兩種信念系統,什么是想要呢,想要就是我沒有這個東西,我很渴望要有一個東西,相信是什么呢?相信是我覺得已經達成了,我只是順便過去把它拿過來而已,比如我很想要有一輛跑車,而這只是一種渴望,表達你匱乏的渴望而已,同時你說我相信我是個男人或者女人,因為這個無論你今天是否看見太陽,是否今天或明天是晴天還是下雨,你都相信明天太陽會再升起,所以你去比較這兩種狀態,第一種是我想要的未來十年有十個億,當你這樣去表達的時候,你可能會覺覺得好無力啊,覺得要去掙那么多錢,好辛苦,有可能是這個樣子,但是如果你真正的完全的相信你未來的十年有十個億的收入,應該是怎樣一種狀態,應該是一種很輕松很快樂的,好像你已經看見了這種狀態,什么叫看見了,就是你覺得這次這件事情太容易了,反正只是順手把他給拿過來,然而以這種叫做相信,所以相信和想要是相反的兩種信念系統,在吸引力法則里面,我們需要做到的是讓我們自己去相信,而不是表達這個想要。那么第三個定律是什么呢?第三個定律就是允許接收的定律,這個定律告訴我們,如果我們發出了愿望,那么我們會允許宇宙用他的方式來安排一切,我們接受所有的結果,所以如果你的腦子很僵化,像一個機器一樣,其實有可能你會錯過了一些奇跡。因為宇宙的安排也許是讓你覺得出其不意的,你是需要去留意它,我們最初是用我們自己的能量去釋放出某一個信號,釋放出了這個意圖,但是關于他是如何的顯現出來的,他是如何的體現,他是通過怎樣的邏輯,怎樣的運轉的?我們不需要去關心他,我們需要去放手,放手由他,所以我們要去放下想要操縱,想要去操控這個結果的欲望,讓自然的法則按照自己的方式實現,所以我們是什么呢?我們像是一個農夫,農夫是怎樣產生結果?鋪在土壤里,種下一顆西瓜種子,這就是第一步,第二步,他去做了持續的關系和相信,所以農夫相信這個地里面會長出西瓜來,然后農夫去澆水,第三步,種子的生長,長成了一個大西瓜,是誰做的努力呢?他能夠去創造這些西瓜的果實嗎?他創造不了,但是呢,在第三步恰恰是很多人所忽略的,很多網友認為,既然是吸引力法則,所以我想要的是一個房子,那這個房子得不到的心理法則就是無效,所以你可以把你的目標稍微的做下修改,然后就是放下這個心,你會發現,當你并不想要刻意的去控制某一個具體的結果的時候,有很多的機會可以到來。你可能你會發現這邊有個房子的拍賣很便宜,或者你發現在哪里有個很便宜的地方可以去租?也就是你會發現宇宙他實現目標的方法和你不一樣,我們有可能是非常的固執,只要看到這個東西,仿佛獲得了這個東西,才會幸福和開心一樣,但是忽略了這個目標背后的意義,所以在吸引力法則當中,根據第三個定律,我們需要讓自己更像一個農夫,我們種下的種子,做了澆水,施了肥,剩下的一切就交給宇宙,讓他自己去產生吧,有可能這個西瓜長出來的是有籽的西瓜或者無子籽的西瓜,長了一個西瓜或兩個西瓜,所以我們再來概括一下三大定律,第一定律是我們希望所有的一切通過我們的念頭,通過我們的能量去吸引,第二條就是我們的用心創造,或者講我們的吸引力法則,也就是我們需要100%的相信,同時觀想,觀想的能量會催化種子的發芽,然后第三個定律就是接收允許的定律,也就是當我們去做了這些以后,我們并不企圖強烈的干預這個過程,我們也并不執著于最后的體現的形式,所以我們任由一切去生長。
吸引力法則背后具體原則及具體定律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對于吸引力定律,最簡單的中國式定義就是:同類相聚。在這4個字中,包含了以下思想:吸引力定律與覺醒 1、你能得到你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