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就能撬動整個地球。支點很重要,關鍵找到這個支點更重要。在投資領域就是“杠桿”的意思。
當你想在互聯創業,你首先列出個表格,你的優勢是什么,左邊是你的擅長點,右邊是你的所每天可利用時間。
我的好朋友一格,她是一個非常文藝的90后姑娘,審美品味很好,會寫作,也會畫插畫。
她在大學學的是設計,高中是藝術生,大學畢業后業余也一直在堅持畫畫,有事沒事就喜歡畫畫。后來看到自媒體的風口,她辭去在深圳科技公創業公司合伙人的職位,全職來做自媒體創業。
2017年下半年,她還到上海為我拍照,我們小聚聊天,她那時剛辭職,養了一只貓,讀書,寫文,畫畫。
她早在上班業余陸續已經接到一些合作機會,朋友圈網友介紹的插畫,廣告分鏡圖,某品牌奶粉動畫等,這些副業合作讓她有了大額的通過愛好變現收入,這也是她敢于辭職的底氣來源。
她于是在2017年年底,選擇了畫畫為網絡創業的主要支點。她說自己的寫作速度慢,靠寫作不太適合謀生,她把以前自己所畫的一些作品上傳到微博和一些插畫類專業平臺,獲得了插畫圈屬于自己的粉絲和影響力,她的技能,大環境趨勢風口,讓她接到好幾家平臺邀請開課合作機會。
她選擇了一家藝術類大號平臺合作了第一期插畫課程,掌握了一些運營流程。她從第二期開始就自己獨立做課程。
她憑著自己本身工作的品牌營銷經驗,插畫的專業水平,網絡運營能力,她的課每一期都是提前爆滿,而且她的價格還不便宜,能把這事持續運營到現在,這也是她的綜合能力的體現。
2021年下半年,她又轉型做了ip品牌孵化師,以前的業務讓自己的老學員做,她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對接資源,孵化ip,接了很多商業畫稿,有的自己畫,有的給自己學員畫。
她就是抓住了自媒體風口和在線教育紅利,如今90年的她已擁有了5套房。
時間的窗口不同,個人的綜合素質也不同。正所謂是選擇大于努力,選對了賽道加上風口,那必定是事半功倍。
如果我這位朋友,當年選寫作為主要突破口那就不知可有現在的成績了。寫作門檻低,競爭更加的白熱化。
她去年看新聞說央行在放水,她就和家人去重慶投了套海景房,離開杭州前,怕身上積蓄花完,她在那里買了套房,老家也有房。這又證明她的財商,管理財富的能力也是超越同齡人的吧。
我和她線下大約見過五六次,她的為人處事,情商,智商,思維能力都是極其讓人佩服。難得的才貌雙全之人。
畫畫畢竟比寫作門檻更高點,貌似學畫畫的人條件總體會更好點,一些畫筆,顏料都很貴,當然學費別人就不覺得貴了。
她去年轉型到幕后,收入又是翻翻。
很多粉絲比她多的人沒有她的變現能力;名校出身專業能力強的人,沒有她會網絡運營;也會畫也會運營的人又沒有她會寫。
她的文字也是靈氣逼人,文案寫得讓人看了就心動,朋友圈動態都是大段原創性文字。樣樣都和她差不多的插畫師,可能沒有遇見她所遇見的窗口紅利機遇。
我和她雖同是安慶老鄉,我們還是通過文字相識至今。還記得2017年我們在同一簡書微信社群。某天,我做了簽約作者以來的第1次分享課。她從群里加我好友,一上來就發紅包打招呼說給孩子買糖,肯定我的分享。遇見老鄉又這么美麗熱情的人,自然讓人歡喜。因此,越走越近。
再來說說我當年的選擇,我2015年下半年接觸了網絡公司,讓我每天可以面對電腦,對于我來說簡直是天大的驚喜,大大拓寬了我的眼界,人生第一次有了周末的工作,我有了更多的時間看書,閱讀公眾號文章,當時看朋友圈的那種熱情勁比現在要濃得多。
說出來很好笑,我是看到周沖公眾號每一篇后有那么多人打賞。我想還能這樣玩呀!這還能賺錢啊!特想自己也擁有微信公眾號。
當時的我并不知道上千人打賞的號,估計有多少關注量,該號有多少估值,或許早就值數千萬元。我只看到一個贊賞5元10元,這一篇得賺多少錢啊!我決定,等本職工作適應后,我也來注冊個公眾號,哪怕一篇有人贊賞1元,2元也開心啊!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于2016年6月開通微信公眾號,這是我人生中的重要分水嶺,那時候大家都很新鮮,熟人親戚同事都紛紛為我轉發,反而閱讀量跟現在差不多。
從那年一直堅持到寫作現在。這離不開我多年的閱讀積累,還有天生多愁善感,自卑,悲觀,敏感,悲天憫人的心態。最重要的一點,我是看到別人經營公眾號有甜頭,覺得很有意思。
當年我所在的網絡公司就是做互聯網各種業務,經常為我們培訓很多互聯網的前沿知識,公司有時候也會為客戶注冊公眾號,搭建商城,域名、推廣、網絡營銷,企業網站等等。
這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吧!
我們那時候農村家庭的80年后,幾乎沒有人學什么特長,更何況我這樣的貧寒又屢生波折的家庭。我當時所處的環境更沒有人會想到通過藝術生走向大學這條路。
我除了對文字有一點點敏感,沒有其他任何能力。如果非要算的話,也就是會做服裝手藝,做過營業員銷售。
我比較幸運的就是我在做公眾號注冊28天過后,我就被騰訊邀請開通了原創功能和贊賞。我當時和我同一批開公眾號的文友,他們都是好幾個月才開通,這對當時的對我來說是一個莫大的鼓舞呀!
2016年,不當朋友圈打開率很高,公眾號的打賞率也遠遠比現在高。我經常一個月打賞都有4位數收入,雖然有的都是禮尚往來,但對于我來說就是很大的動力。
寫作大半年后,我又簽約了電子書合同,由簡書平臺制作,相關推廣文章發在簡書首頁,電子書上了豆瓣,亞馬遜首頁等。
也許這一切有運氣的成份,我記得有一位文友看到我開通了打賞和原創,她寫了一篇文章,雖然寫得比較委婉,大致意思是她認為她的文字比我好,公眾號排版也比我好看,騰訊咋還沒給她開通原創功能。
同年八九月,我又簽約了兩家平臺(簡書和百度)副業遠超主業所得。曾和我一起做公眾號的人反而都不寫了。
我認為走上互聯網創業之路,能持續做上五六年以上的人,他們所獲得的一切,都是過往綜合能力的集中變現。
愿我們都能找到內心熱愛之事,擁有強大的信念,倔強執著地堅持,并懂得珍惜放大每一步小確幸,到最后不知不覺,愛好這個“支點”就變成了事業,撬動了整個人生的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