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很想念那個寫小說的女子,雖然她離開這個世界已經七十多年了。她是蕭紅,很多影視劇都在演繹她的故事。最早看到她的作品是在高中了。她在文章里寫道:“我拿什么來喂肚子呢?這桌子能吃嗎?這被褥能吃嗎?”其中的饑餓感,我是無從體會的,但是,這語言讓人感覺明白而真實。最令我感動的故事,是她的小說《小城三月》,在那個青春歲月里,在春天的氣息中,讀著翠姨那無望的愛情,我真的流淚了。
? ? ? ? 上大學的時候,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和《生死場》?!渡缊觥肥鞘捈t的成名之作,受到魯迅的贊揚,正是由于魯迅的贊語,“北方人民的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蕭紅一躍而成為知名的作家。其實《生死場》真的是一篇比較特殊的抗日題材的作品,多年未讀了,打算找時間再去讀一讀。今天,她更受矚目的作品是描寫家鄉童年的故事《呼蘭河傳》。甚至很多評論者認為這部作品的價值超過了當時大多數的著名作品。
? ? ? ? 其實,蕭紅之所以進入很多人的視野,當然不僅僅是因為她的作品。蕭紅個人的故事,給了很多人無限的談資和遐想。蕭紅愛過很多男人,她懷著一個男人的孩子,去嫁給另一個男人。這樣的故事,在她身上竟然發生了兩次。她一次次傷心失望,一次次被拋棄,又一次次飛蛾撲火般地以她的病弱之軀和受傷的心靈奔向新的愛情。她的愛情,她的為人,她的個人品性,都被人反復談論,同情和詬病同在。但無論如何,我仍然喜歡蕭紅,雖然她已經離世七十年,我仍然想念這個寫小說的女人。其實,個人愚見,在同時代的作家中,由于年代離現在久遠,思想和語言的阻滯,女作家的作品中,真正令現在的讀者覺得通暢明曉的作品已經不是很多了,很多人的名聲留下了,但作品卻少有人閱讀了。而蕭紅的作品,像開不敗的花朵,穿越了時代,在現時仍然綻放著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