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巧珍一直喜歡著高加林,高加林高考落榜后,巧珍特意做了棗花饃想安慰他,被他給罵走了。
后來他當了民辦教師,又有了好前程,可因為私自帶學生去縣城車禍了受處分,丟了教師崗位回家種地。
他萬念俱灰時,巧珍向他表白,幫他打理一切,照顧生病的母,還給他賺錢改善生活。
高加林享受著巧珍物質上的照顧,卻覺得和她沒有共同語言,無法精神交流。
他骨子里不欣賞巧珍。后來遇到黃亞萍,覺得精神上產生共鳴,心里雖然覺得不應該對不起巧珍,但最后還是禁不住各種條件的誘惑,選擇了背棄巧珍,跟黃亞萍去大城市追求更好的發展。
而那個年代的巧珍,不但承受的被拋棄的撕心裂肺,還要承擔外界環境對她名聲已經敗壞了的流言蜚語。
而高加林卻絲毫不受影響的邁向更好的新生活。
02
高加林其實高考沒有落榜,是當官的高明樓攔截了他的錄取通知書,讓自己的兒子高雙星去頂替。
高雙星有那么一瞬間是想告訴高加林實情。作為好朋友的他,知道高加林有多么渴望上大學改變自己的命運,以及為此付出的努力。
當他要說出口,被父親高明樓攔了下來。而在后來,他還有多次機會可以告訴高加林真相,但他最終選擇默認了竊取。
03
本質上他們都在面對利益誘惑的時候,選擇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選項。
只不過一個是在情感上的虧欠,一個是在人生事業上的偷竊。
雖然他們都在內心和外境經歷了煎熬,但并不影響他們最終選擇利己。
這是人性。
不成熟的人性。
人們難做到感同身受,因為獲得利益所感到的快樂,會真切的發生在自己身上。而別人因此受損產生的痛苦,畢竟痛在別人身上。
兩相疊加,被快樂和誘惑沖昏的頭腦,讓人不再顧及他人的損失與感受。
所以常常出現,人們以圣人的標準要求別人,以爛人的標準要求自己。
而當爛人的結果在自己身上如約而至后,又悔不當初,痛哭流涕,跪求原諒。
有一種人,求原諒通常也不是悔恨疼惜他人遭受的痛苦,而是在不可抗強大外力干預下,不得不占到陽光下,被迫去承認、承擔因自己過錯而產生的后果。
還有一種人,他們確實承擔著內心無比的煎熬與自責,可是他們沒有力量面對自己曾犯下的錯誤,即擔心東窗事發,又想快點就真相大白吧,結束這煎熬內耗的每一天。
04
第一種人,處在一種只有“我”的狀態里。
然而事情的痛苦代價,沒有讓他從“我”的狀態醒悟過來。
他依舊唯我獨尊,為自己利益是從。直到遇到更大的痛苦,讓他翻然悔悟。
亦或是,哪怕一生都活在痛苦中,他也不能醒悟,那這種人,其實是屬于命定的一種人。
他們的一生都會按照命運劇本的分配演戲,在每一個選擇面前,按初始本能無覺知的做做決定,他的生命就像自動發生的的一個流程,有了一遭,沒有任何長進。
05
人在不成熟時會犯錯,每個錯誤最終都會由自己買單。
付出代價,有時是有些痛,但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我們會在風雨的歷練下變得成熟而強壯。
如果一味的只想享受利益,卻不肯付出任何代價,讓別人替代自己的成長。
就是這樣的人,需要像溫室大棚里的幼苗一樣,一直被照著。
就算有的父母再愿意做大棚,也不能保證自己比兒女活的長吧,承擔自己的人生責任已經是完整任務負荷了,如何再背著另一個成年巨嬰前行呢?
不論用何種方式考量,每個人最終的歸宿都是成長自己。
所以面對該面對的,一切就都是讓你成長的禮物。
今天是日更第27天/36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