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課程三點收獲:
換個角度看一看:在你的世界 啟動之時,父母已是你的父母,而在他們的世界中,你是成年后才到生命中的客人。對于這句話比較有觸動,爸爸媽媽他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這個還不像上學會有人教我們知識,這個只能靠自己,在過去那個年代,很少有父母會去學習正面管教這些育兒知識,大多數都是姥姥傳給媽媽,奶奶傳給爸爸,在廣泛點就是都有孩子的朋友做到一起相互討論一下,就這樣探索著,和我們一起成長。如果他們不是我的父母,他們是個什么樣的人?
我想我們總是對親近的人期待過高,我們理應覺得我的朋友就是最好的,親人應該是世界上對我們最好的,愛人也應該是無所不能的,那想想你作為子女,作為朋友,作為愛人,你是最好的嗎?如果你都發現自己一身小毛病,為什么要求他們就的360度無死角呢?接受真實的自己,真實的父母。那個偶爾也會犯點小錯誤,不會用微信,半輩子也沒出過國門的爸爸媽媽。原諒他們偶爾也會沖你發個脾氣。不管怎樣,都是一種真實的存在。
如果他們不是你的父母,你會 和他們做朋友嗎?如果你不是他們的小孩,他們會喜歡你嗎?
如果我們作為我和你這樣獨立的個體,我們想要建立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呢?
(2)課程實操
想象你是一位傳記作家,要為你的父母寫一個小小的傳記,介紹他們的生平,講述他們的故事。
課下請做對父母一些小采訪,問問他們的人生,他們的夢想,他們的生命里程碑,把他們的故事分別寫下來。
如果父親和母親的故事分別有一個名字,他們的故事分別是什么名字呢?如:《記一個****樣的人》《***的藝術人生》 或者,你可以為你的父母分別畫一條時間線,直線、曲線、河流,什么形狀都可以,將里程碑事件放在時間線上,看看他們的人生故事是如何展開的。觀察父母的人生,總結一下,你從他們身上傳承下來的最核心的價值是什么?從他們的故事中,你學習到了什么,可以支持到自己的人生?
??????? ???記一個良善的普通人。
他家里兄弟有七個,他打小就被送到外村的人家來,一個寡言內向的人,很小就開始承擔家務,也遭受著別人對他的冷眼冷語,一個從小就被拋棄的小孩,十幾歲的時候順從家里的安排,娶了村里一個和他一樣寡言的女子,后來實在受不了離婚了,二十幾歲的時候遇到一個特別的女人,他被她的無所畏懼,風風火火的性格所吸引,感覺和這樣的女人在一起很放松,他笑的,看她鬧,后來她們走到了一起,組建了一個家庭,開始的時候生活很拮據,他們住在村子里的茅草屋,后來大隊修了煤窯,每家都分了一塊地,于是爸爸在村中央修了一個房子,他一個人忙里忙外,,房子修成后他將戶主寫上了那個女人的孩子的名字,他們開始了一家四口的生活,他每天騎著二八杠的自行車去其他村賣東西,就這樣養育兩個孩子長大,不幸的是有一天女人腿上有了一個瘤,他帶著女人進程,看病,這一晃就是好幾年,女人從此臥床不起,他一個人干活,回來干家務,伺候女人,那幾年,他一下子蒼老了好幾歲,后來女人還是先他一步走了,他一個人帶著女人的孩子和他們自己的孩子生活,把兒子養大出去上學了,女兒也嫁人了,他帶著他們兩的孩子,就這樣過著,他雖然平時不愛說話,但在村里名聲極好,大家有事都喜歡找他幫忙,也都很照顧他生意,后來房子給了兒子,他帶著小女兒搬到了人家不住的小屋子,漸漸的他上了年紀,只能做些體力活,供著孩子上學,好在也終于清閑了一些,有一天他也生病了,將女兒囑咐好就去大城市里一個人看病,回來后買了幾盒藥,很多人來看他,說想吃啥就吃,看開點,他始終還是沒舍的看病,他問女兒:你是想上學還是想要住新房子,小女兒奶聲奶氣的告訴他:爸爸我 想上學。于是他就開始計劃著他的病,他的錢,女兒的 以后,他之前的養父母也來看他,但并不是關心她的病情,而是希望從他身上還可以撈些什么,好在欣慰的是小女兒終于變的有些懂事,會喂他吃飯,聽他話,攙扶著他去上廁所,做燒焦的飯。他把所有的一切都提前安置的妥妥的,去世后小女兒去哪里,以后上學怎么辦,家里東西怎么處理,等等都規劃好了,后來抵過了冬天,在春天安詳的閉上了眼睛,他終于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