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冉
這城市的荒涼,
是街角斑駁的磚墻。
遠遠地駛過一架車,
滿城墨染飄香。
我專心的在路旁,
描繪車上的紅妝。
車上桃李與海棠,
惹來煙雨茫茫。
郊外寒雪遮蓋的夕陽,
擋不住滿車的春光。
青春不在鐵柵欄的門窗,
而在星落之后的山頂飛揚。
北極的光掂盡思量,
朝陽和著情緒高漲。
是誰,在風中染起些許香,
車上的花兒易凋亡,
四處奔忙,
兒歌清唱 步履輕揚,
問一聲:
“賣花的,送花去何方?”
歌聲悠揚 一同傳響。
詩歌背景:
? ? ? ?爸爸是初中語文老師,初中時也曾教我,生活中他沉默寡言。倒是做他學生時,讓我對他有了深入了解,多了份深沉地敬畏。也讓作為教師這個角色的他,在我記憶里熠熠生輝。
? ? ? ? 他一手行草行云流水,上課時總是側坐在講桌旁的空桌子上,總讓我忘了是上課還是在閑聊。他要求我們寫周記,沒有字數、題材限制,顯得很隨意,但每次他都會批注上長長的一段話,有時候還會是一首詩,詩風有時激壯有時羞赧。
? ? ? ? 初中的我,在同學中顯得畏縮膽小、肢體笨拙,與那天真燦爛的年齡顯得并不融洽。但他卻堅定地對我說,覺得我筆下有光。我笑的羞赧局促,卻也是在他的指導下第一次開始正視起自己的文字。多年后的今天,我并不出眾,每當回憶以往還為辜負了他的期望而愧疚不安。但又常常想若沒有他,我又是怎樣平庸不堪的模樣,那些少年又會向誰婉訴心腸。
? ? ? ? 初三那年,他向校領導反復請示執意帶我們全班去爬泰山,我們爬了整夜,頂著燦燦星光,十四五歲少年們的歡聲笑語喧鬧了整個山頭。黎明時分,我們終于登頂,他背對朝陽給我們講海子。
? ? ?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我要做一個幸福的人”
? ? ? ? 聲音被稀薄的空氣和凌烈的早風拉扯著空曠而悠揚,那天早上的朝陽幻化成了多少少年眼中的光。
? ? ? ? ?他就像一架花車,載著桃李海棠,闖入這城墻,從此學生的心里便浸滿了他帶來的墨染飄香。我細細描繪那車上紅妝,希冀有一天,我也可以為些許少年點亮心中的光。
? ? ? ? ?眷戀遠山,青煙,田野和狗,但偶時走在人頭擁簇的街頭,也會去仰望那物質繁華、紙醉金迷。幸好,夜半時分又總有那抹朝霞入夢掂盡思量。車上的花兒易凋亡,賣花依舊步履輕揚。他難得開口的話,我記作家風傳承難忘,點亮孩子眼中的光,我欣然負重前往,踮腳跟上。“賣花的,去往何方,容我一同前往” ? ?(由河南大學 李晨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