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年前,Angie是一個職場寶媽,從事客戶管理,營銷推廣,項目管理。
她怎么做著做著變成了一個育兒專家和時間管理達人呢?
在《學習力》這本中,她講述了自己找到天賦和特長的工具和方法:
答案是:微夢想清單。
2.
很多小伙伴在列夢想清單的時候,都是一年或者兩三年的夢想。
根據“理性之非理性”的心理學原理,思考的時候我們總是理性的,但行動的時候,往往又是非理性的。
我們雙十一買一堆書,17年買一堆專欄和訓練營課程,結果消化不良,很多課買了沒聽,聽了沒用,空白熱鬧了一場。
這有點像你下館子點菜:
- 自己飯量小,結果點多啦
- 都是大肉菜,葷素湯沒搭配好,結果吃一個就飽啦
- 有些菜沒吃過,花費的時間超過預期,比如西安的羊肉泡饃要自己把泡饃掰碎,結果花了1個小時掰,吃了5分鐘(這是真的,我體驗過)
- 上一頓還沒消化,結果點了吃不下
-
有幾道新菜不好吃,吃不下
高估自己的能力,都是大目標,對新領域預估不足,自己的精力有限··· ···
我記得有一篇文章很火,講自己17年花了幾千塊錢上課,結果啥也沒有得到,就得到了幾點教訓。
——呵呵噠。
3.
那微夢想清單是什么?它能解決我們行動的問題?
確實可以。
說白了,微夢想清單就是將夢想變小。
變得非常容易實現(xiàn),一周甚至是一天就可以實現(xiàn)的那種。
- 周末去參加一次兩天的編程入門訓練營
- 去見一個你一直想見但是卻各種理由沒有見的人(不要是前女友/男友)
- 去學習素描
- 嘗試去書店做一天的收納整理員
- 連續(xù)寫作7天
- 跑一次5公里的長跑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想做,想嘗試,或者好奇的事情或者職業(yè)吧?
你現(xiàn)在就可以試著列一個微清單了。
不用等18年的年度計劃來,在12月來實現(xiàn)它。
抽一天,試試看,如果你真的想去嘗試。
4.
《微習慣》這本書中習慣養(yǎng)成方法和微夢想清單很相似。
如果你要養(yǎng)成一個習慣,最重要的第一步是開始,而不是長遠的計劃。
比如閱讀的習慣,第一步是把書隨身攜帶,選擇你喜歡的那些書,每天帶一本,隨時在包里。
就這樣?!
對!就這樣,每天都帶著,看不看沒關系。
帶著干嘛?有什么用?
因為每天都打開包看到好幾次,這會給你的大腦強烈的暗示。
你的大腦會想,這個一年都讀不了幾本書的主人,是不是很想看書呀!
因為你每天帶著,所以每次你打開包都會給你一個很好的暗示:哎呦,不錯喔!我居然這么愛學習。
因為你每天帶著,所以在你的碎片時間,臨時空閑出來的時間,比如排隊,通勤的高鐵,等人的時候,你的大腦終于憋不住啦,它提醒:包里有一本你你喜歡看有一直沒有看的書啊,你拿出來翻翻唄。
5.
“暗示”就像是一個忽閃忽閃的警示燈。
在我們非理性選擇的時候,它會提醒你理性是什么。
《習慣的力量》這本書用了大量的科學實驗來論證:
一旦我們養(yǎng)成習慣,看到暗示我們還沒開始做,大腦就會提前產生得到獎勵的興奮。
正是因為這種“獎勵前置”,會讓我們屁顛屁顛的去行動。
因為微小,所以你不用消耗你的意志力。
甚至你的大腦還來不及判斷這件事情費不費勁之前,你依舊完成了。
Angie的微夢想清單方法論的底層原理,是放棄和意志力的對抗,放棄和長期計劃的需要長期堅持的對抗。
這種方式,在你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還不確定自己可以做什么的階段,特別有行動參考價值。
6.
列什么類型的夢想清單當然由你自己來決定。
但我有一條件建議是關于如何列微夢想清單的。
你要去做的這件事要滿足幾個的條件:
這件事情我有點喜歡,但也有一點點難度,但是,還好,我應該沒有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3要素:
- 喜歡
- 有一點難度
- 踮踮腳夠得著
——簡稱:洗點腳。
積極心理學的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的新書《心流》整本書就是告訴你如何“洗點腳”的。
7.
我這篇文章其實也是一次微寫作。
我只講一個很小的概念,然后嘗試把它收明白,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
1500-3000字,每天一個概念,一年我可以寫300多個概念。
分類組合,你會發(fā)現(xiàn):
哈! 原來我A領域寫了100多個概念,B領域我寫了80多個,C領域只有20個... ...
——大腦時會騙人的,但是你的輸出不會。
我每天讀兩本書,閱讀的方式也是微學習。
不要求把一本書里的知識體系都搞懂。
而是提取出自己感到好奇的概念,然后正確的理解它就行。
這就像一張拼圖,我拿到了核心的幾塊,放在一起,我也能知道這張拼圖的全貌是什么。
我現(xiàn)在每天的夢想早讀會也是這樣。
不要求自己30分鐘講多少知識點,多少干貨。
重要的是,講解的這個概念,我自己是不是懂了,我是不是可以嘗試。
8.
Angie在生育自己孩子的那3年,用了700多天來實踐微夢想清單。
一邊奶孩子,一邊利用全職寶媽的時間,在打卡,上課。
然后她先是發(fā)現(xiàn)自己在育兒這個領域有自己獨特的心得;
隨后又發(fā)現(xiàn),她之所以可以處理好孩子和工作學習的關系,是因為時間管理得很好——于是她開始做時間管理的分享··· ···
浮躁,焦慮的本質是目標太大,自己踮腳都夠不到。
怎么解決,你有什么好的建議?
我是彭小六,我相信嘗試和復利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