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只有文化有詩意的西瓜

前陣子,有同學大熟幫朋友的食物小畫兒逐一題字,看了甚妙,尤喜那一幅西瓜,可能天兒太熱,西瓜能解暑吧,更因為題的是那句“下咽頓除煙火氣,入齒便作冰雪聲”,把個綠皮兒紅瓤兒的西瓜蛋子描摹得口舌生津 清雅不俗,一個“冰雪聲”,便把吃西瓜的酣暢淋漓形容得銷魂蝕骨入木三分。

圖片發自簡書App

說起天熱兒啊,今兒三小姐看到北京人兒一段子,很著笑:

從今天起,北京已不叫北京,它有一個洋氣的英文名字叫:塞德尼瑪?屈黑。

有人去了西藏看雪,有人去了青海看湖,有人去了云南避暑……我在北京抗日

今天41度……明天41度,后天42度…

大家出門注意翻面兒,注意火候…帶上孜然辣椒面兒,千萬別烤糊了!

我是奔跑的五花肉,我的口號是:“熱”愛北京,貼近“孜然”,為自己“帶鹽”????!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入伏了,天兒熱得呼哧呼哧的,咱這就來說說這個”能除煙火氣又作冰雪聲”? 的解暑好物吧。


文人筆下話西瓜

“入齒便作冰雪聲”,大啖西瓜,如嚼冰雪,喀喳有聲,這是民族英雄文天祥詩作《西瓜吟》里的一句。全詩如下:“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點紅櫻桃,一團黃水晶。下咽頓除煙火氣,入齒便作冰雪聲。長安清富說邵平,爭如漢朝作公卿。” 說實話,以前還真不知道文天祥也這般接地氣兒。

圖片發自簡書App

南宋以后,有關西瓜的詞匯多見于文人雅士的詩詞歌賦中。如范成大的《西瓜園》,“碧蔓凌霜臥軟沙,年來處處食西瓜。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將西瓜園的曼妙景致和西瓜味的絕佳口感融入一詩,寫景狀味,絕妙配搭。在宋《蜀中雜抄》中有陸嚴山《吟西瓜》的妙句:“一片冷裁潭底月,六灣斜卷隴頭云”,詩人以冷月、深潭、青云來比作西瓜品質,給人以清麗雋永之美感。汪元量《通州道中》詩句“西瓜黃處藤如織”、董嗣杲《中伏》詩中的“醉拾西瓜擘”,而最早在古詩中吟詠西瓜的詩人是宋代的方回,他在《秋大熱上七里灘》的詩中寫道:“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瑤膚”。宋代大詩人蘇東坡也酷愛吃西瓜,曾作一聯云:“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東甩;思前想后觀《左傳》,書往右翻。”詩人瀟灑脫俗狀,盡在寥寥聯語中。話說啊,三小姐發覺蘇東坡寫了太多關于美食的詩詞歌賦,還發明了流傳至今的東坡肉,要是在當代,指不定米其林大廚一枚吶~

如果說文天祥的《西瓜吟》大氣豪爽,英武奔放,如“大江東去,浪淘盡”透露出一股英雄氣概的話,那么,元代詩人方夔的《食西瓜》則把當時后宮佳麗們在花前月下、池邊荷旁盡情享用西瓜的場景,描繪得細致入微,生動傳神。“恨無纖手削駝峰,醉嚼寒瓜一百筒。縷縷花實沾唾碧,痕痕丹血掐膚紅。香浮笑語牙生水,涼入衣襟骨有風。”吟誦此詩令人口腔生津,饞涎欲滴,大有望梅止渴之功效。

圖片發自簡書App

而明代詩人李東陽的西瓜詩,“玉盤秋露水清寒,冰齒香余嚼未殘。暑月為君清到骨,不知身在畫中看。”則更加生動婉轉地描繪出西瓜的玉潔冰清寒露玲瓏。“采得青門綠玉房,巧將猩紅沁中央。結成曦日三危露,瀉出流霞九釀漿。溪女洗花新染色,山翁煉藥舊傳方。賓筵滿把瑛盤飫,雪藕調冰信有光。”這是明代瞿佑的《紅瓤瓜》,更使人產生不食西瓜不罷休的強烈欲望。

清代才子紀曉嵐的《詠西瓜》:“種出東陵子母瓜,伊州佳種莫相夸。涼爭冰雪甜爭蜜,消得溫暾傾諸茶。”則更把西瓜的品種、美味和特征描繪得出神入化,令人對西瓜垂涎三尺,欲罷而不能。

圖片發自簡書App
西瓜文化源遠流長

西瓜緣起

西瓜又稱夏瓜、水瓜、寒瓜,系葫蘆科西瓜屬一年蔓生草本植物,汁多味甘,質細性涼,清熱解暑,營養豐富,素有“夏季水果之王”美譽。

西瓜文化源遠流長,已有5000余年的栽培歷史。盡管中國是西瓜生產大國,但西瓜并非源于我國。據明代科學家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西瓜,種出西域,故之名。”那西瓜又是如何從西域傳入中原的呢?

唐五代時,后晉華陽(今安徽績溪縣華陽鎮)人、命陽縣令胡嶠,契丹會同十年(公元947年),作為宣武軍節度使蕭翰掌書記隨入契丹。蕭翰被告發謀反遭殺,胡嶠亦遭受牽連被契丹扣押7年,一直到后周廣順三年(公元953年)才被放回中原。《新五代史》有“胡嶠陷北記”,其中記胡嶠“自上京東去四十里有真珠寨,始食菜。明日東行,地勢漸高。西望平地松林,郁郁數十里。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紇得此種,以牛糞覆棚而種,大如中國冬瓜,而味甘。”也有史料記載,西瓜早在東漢就傳入我國。“楊暉發藻,九彩雜糅,藍皮蜜里,素肥丹瓤。”東漢時期的劉禎就傳神地描繪了神奇的西瓜。

圖片發自簡書App

而胡嶠所說的遼上京東四十里真珠寨,據專家考證,應在遼上京遺址東——今巴林左旗白音溝鄉索貝山一帶。索貝山的漢意即真珠山。再東行,走過索貝山高地,進入了平川,這一帶應屬于和巴林左旗相鄰的阿旗地域。

胡嶠在這里吃上了甘甜的西瓜,并得知西瓜種子是契丹與回紇作戰時得到的,移植到遼上京,在寒冷的氣候條件下,用牛糞覆棚而栽培成功的。牛糞覆棚,是用牛糞做成缽體,夜間蓋在瓜秧上。

胡嶠食用的這種西瓜,與現在西瓜基本相同,契丹貴族食用西瓜,已從遼墓壁畫上得到證實。遼上京南部的敖漢旗遼墓發現的“墓主人宴飲圖”上出現了西瓜和其他水果的畫面。小方桌的黑色圓盤上放了三個西瓜,另一個竹編盤里放著石榴、梨、杏及棗子。

胡嶠所說回紇亦稱回鶻,是今天維吾爾族的先人。遼太祖曾親征回鶻等部。當年回鶻遣使進貢,經貿交流密切,在遼上京城內還建立“回鶻營”,專為招待回鶻人。有資料說明,西瓜是契丹人首次從回鶻引進的,元代以后才逐漸傳入中原一帶。

關于西瓜一名,我國有兩種說法:一是西瓜的故鄉在亞洲熱帶地區,故至今仍保留著喜高溫、喜強光、耐干燥氣候等習性。到了公元初年,西瓜才傳入希臘、羅馬,以后由中亞細亞的“絲綢之路”傳入我國,故名“西瓜”;二是此瓜“出生”在中國以西,又是從我國西部邊陲地區傳入內地的,所以便得名為“西瓜”。

明代王象晉的《群芳譜》中寫到西瓜的一段文字是:“西瓜,因其性寒,名曰寒瓜,其色或青或綠或白;其形或長或圓或大或小,其瓤或白或黃或紅,要算紅瓤者味佳,其子或黃或紅或黑或白,其味或甘或淡或酸,以酸者為下等品。”寥寥數語,由表及里,使西瓜的色、形、味淋漓盡致,躍然紙上。

圖片發自簡書App

切瓜之儀

在我國,從周天子的切瓜之儀,到近年北京西瓜節的出現,歷時3000余年。

古代切瓜、吃瓜有著森嚴的等級制。《禮記·曲禮》記載:為天子削瓜,先剖成四瓣,再橫切為八,用細葛布覆蓋;為士人切瓜橫斷為兩半,去掉瓜蒂;庶人食瓜,只去掉瓜蒂,啃著吃。清朝皇宮御膳房切瓜,先切掉兩頭,使瓜呈鼓狀,再用特制的銅制長筒插進瓜心,取出瓜瓤。然后,切成片去掉瓜子,碼放在瓜碟里進呈。清代百姓切瓜如“蓮瓣”,或如“駝峰”,老北京人賣瓜,仍多將樣品瓜切成蓮花狀,展示在瓜攤上。

至于西瓜節,外國早已有之。古老的中國,并沒有此節,只是瓜熟之時恰逢一年一度的女兒節,有雕瓜比巧的風俗。近年來,為展現西瓜文化,北京郊區在西瓜最盛時,也都舉辦西瓜節,其場景熱鬧壯觀,波及北京周邊各地。

至少在南宋以前,由于種植較少,產量有限,西瓜尚屬珍稀物,僅是朝廷官府以及達官貴人的品賞之物。而南宋以后,文人雅士的詩詞歌賦中便常有關于西瓜的描寫,由此看來,西瓜在宋代已不是“貴族消費品”、“奢侈稀罕物”,從而進入大眾消費時代。

圖片發自簡書App
西瓜渾身都是寶

“青青西瓜有奇功,溽暑解渴勝如冰。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瓊漿遜此公”。祖國醫學認為,西瓜味甘性寒,果汁豐富,一般含水量在95%以上。在西瓜的汁液中幾乎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在500克西瓜果肉中含有蛋白質6克,糖40克,粗纖維1.5克,鉀0.6克,磷50毫克,鈣30毫克,鐵1毫克,以及鈉、鎂等,另外,西瓜中還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各種氨基酸、脂肪及維生素C、B1、B2及各種堿類等。這些都是人體中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西瓜有清熱解毒,生津利尿之功效。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大啖幾塊綠皮紅瓤,汁水甘甜的西瓜,猶如醍醐灌頂,勝卻瓊漿玉液,該是何等的逍遙快哉,似乎脊背之間有一股習習涼風,口舌生津,真不亦樂乎。

西瓜的汁、瓤、皮、子、仁、殼、根,均是我國傳統的重要藥材,可制成湯、膏、霜、散等各種藥物,治療不同病癥。在祖國醫藥典籍如《本草備要》、《本草綱目》中都有記載。現代中醫學上稱西瓜“有消暑、解熱、散毒、潤肺、利尿等作用,腎臟病食之更益”。古往今來,西瓜深受醫藥家們的重視,將它稱為“天生白虎湯”。民間也有“熱天兩塊瓜,不用把藥抓”的說法。凡一般熱性病,有高熱、口渴或煩躁不安與神志不清等癥時,取瓜瓤絞汁一碗,徐徐飲之,很有療效;熱天小兒常患暑熱癥,若服幾次瓜汁,收效極佳。

瓜皮? 西瓜皮營養極為豐富,如各類糖、氨基酸、番茄素、胡蘿卜素等,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西瓜皮制成菜肴,最有名的要算“西瓜雞”。取西瓜一個,在瓜蒂處開一碗口大的口,用湯匙將肉瓤挖出,納入從雞脯、雞腿上切下的雞肉塊,放上黃酒、蔥、姜、鹽、糖等作料,加水淹沒,然后把切下的瓜蒂原封蓋好,用竹簽插定,置碗中蒸一小時左右,即成名菜“西瓜雞”,食之別有風味。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另外,選青色厚西瓜皮1斤,切成均勻的厚片,在開水鍋中煮燙,然后開鍋撈出。鍋中倒入花生油少許燒熱,放入蔥、姜末炸炒出香味后,烹入一勺水,再放入適量的鹽和少許糖,即把燙好的瓜片倒入鍋內,用小火燒四、五分鐘,等瓜片入味后,用濕淀粉勾成溜芡,倒入幾滴麻油,即成翠綠喜人、味道清香的暑天佳菜“翡翠溜瓜片”。

西瓜皮還是美容潤膚的佳品。將吃過瓜瓤后的瓜皮,來磨搽自己的臉面、皮膚、手背,不僅涼爽舒暢,能去皮膚上的污物、斑點,還有明顯的潤膚、美容作用。

瓜瓤? 《本草綱目》稱:瓜瓤味甘、淡、寒,無毒,主治消煩止渴、解暑清熱、通利小便、寬中下氣。如將瓜瓤取出來放入白冰塊溶液中,當作飲料喝,涼潤甜爽、沁人心胃,令人心情非常舒暢。

圖片發自簡書App

瓜子? 西瓜子仁含有蛋白質19.3%,脂肪也很豐富,有清肺、潤腸之功效,對治療咳血、吐血、口臭均有奇效。吃西瓜時,將瓜子收集起來,洗凈晾干,炒后剝吃,清香四溢,乃待客或閑時剝吃的“小品”零食。此外,瓜子仁還能化痰滌垢,對腹內氣血結聚不通病癥,用之極為適宜。

瓜子殼? 西瓜子殼是一味止血中藥。對于吐血和大便出血,用西瓜子殼30克加水煎服,除渣留汁,加適量白糖或冰糖調味飲服,一日兩次,療效良好。

西瓜霜? 取外皮無損的大西瓜一個,在近果柄處切開蒂部,挖一個七厘米見方的小口,掏出瓜瓤與子,然后蓋上頂蓋,用牙簽插牢,以繩縛住懸掛于陰涼通風處,五日后,瓜皮外滲出結晶即西瓜霜,用干凈毛刷將霜刷下,裝瓶備用。現在許多藥店還有西瓜霜片和噴霧劑,常用于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熱瘡、牙疳、乳蛾及喉痹等癥。

西瓜渾身都是寶,乃夏季的良果,更是中老年人夏天的保健營養品之一。老人精血漸枯,口中津液干渴,有了西瓜,炎熱夏季就可舒適平安地度過。

圖片發自簡書App
吃瓜也有大講究

西瓜,遍布在我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著名的品種有:長橢圓形的浙江平湖的“枕頭瓜”;皮、肉、子俱白的南京陵園的“三白瓜”;河南開封的“瓜中皇后”、“香味瓜”;此外,還有陜西的“同洲瓜”,山東的“喇嘛瓜”,安徽的“鳳陽瓜”,江蘇無錫的“竹葉瓜”,蘇州的“朱砂瓜”,江西的“撫州瓜”,以及廣東、廣西、上海、福建、臺灣等地的特產西瓜,均久負盛名。

挑選西瓜時,可眼看、手拍,皮紋光滑、青筋明亮而鮮明的是熟瓜;皮紋暗青色、青筋不顯明的,多半是生瓜。手拍西瓜時,覺得瓜身顫動、有震手感覺,或用大拇指壓瓜有彈性的是熟瓜。瓜身歪圓、瓜蒂處凹進很深的是熟瓜;瓜蒂凸出的,一般都是還未成熟的瓜。

西瓜一般以圓球形種為好,皮色深綠者為貴,薄皮肉厚者為佳。但皮厚的有利于運輸貯存。在各色瓜瓤中算黃瓤別具風味,紅瓤一般較白瓤瓜甜。這是因為紅瓤西瓜含的蔗糖量多、葡萄糖少,而白瓤西瓜則是含葡萄糖多、蔗糖少。

圖片發自簡書App

盛夏時節,高天流火,各個地方的大街小巷均可見西瓜攤兒, 吃西瓜講究吃中伏瓜。老北京人吃西瓜多用涼水浸泡,或以冰鎮之。

賣西瓜的一般分兩種:一種是切塊兒零賣,另一種是整個兒出售。零賣者支木板為攤;上鋪藍布,潲上涼水,攤兒上擺著一溜兒西瓜,每個西瓜擦得非常干凈,底下擎著草圈兒,以此作為幌子。這種小販切瓜的技術非常高超,所用的長條刀穴長一尺五寸,寬三寸,雪磨得锃亮,下刀極準,無論切成駝峰形還是蓮花瓣形,其大小、寬窄、高矮、厚薄都一模一樣,上秤約之,分量幾乎相等。賣零塊兒西瓜的,手中必持二物:一是“冰盞兒”,一是“蠅甩兒”。冰盞兒用響銅制成,形若小碗兒,兩個摞在一起,以手顛之,相擊發聲,頗有節奏,清脆悅耳,賴以招攬生意。蠅甩兒本名“拂塵”,又稱“拂子”,為舊日拂塵土和驅除蚊蠅的用具,柄端扎以麈尾或馬尾。賣西瓜者只用此物驅蠅(也有人以芭蕉扇取而代之)。此種小販善于吆喝,其詞句是,“來嗨——先嘗瓤兒后瞧塊兒——,沙得你的口兒甜吶~~”其聲清脆悅耳,抑揚婉轉,韻味頗濃。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三小姐在東北老家讀書的時候,夏末秋初的時節,一個十幾斤的沙瓤大西瓜一塊錢一整個兒,回家劈開,拿個勺子挖著可勁兒造,那叫一個爽!

圖片發自簡書App

壯姐非常愛吃西瓜,前陣子在小區水果超市買了四分之一個西瓜,要40幾塊錢,我的天!世事有輪回,難不成不知幾時西瓜又成了奢侈稀罕物?!下回兒再有機會吃西瓜,三小姐定要沐浴更衣、洗手磨刀,細細切削之,并用白瓷盞裝盛,懷揣二兩恭敬心,穿越千年,閉目遐想一下在皇宮圣殿品嘗珍饈美味的前世片段......別、、別叫醒我,讓我再睡會兒~~

圖片發自簡書App



施主,放下遠方? 茍且是岸。

和三小姐一起,

談談美食

聊聊生活

關于夢想

關于現在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702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43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553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20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16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40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24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70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09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97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84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91評論 5 35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2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07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63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03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46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有遼一代,首尾相加,凡二百一十八年,煌煌舊史,萬緒千頭。似此管窺蠡測之作,自不能巨細靡遺。姑舉其犖犖大者,略加增減...
    東西閱讀 2,267評論 1 15
  • 還記兒時夏日里 每天傍晚父母都會去市集買回西瓜 放在大盆里涼水浸泡 待晚飯后全家享用 可是每個人真的都適合吃西瓜嗎...
    了哥王閱讀 590評論 0 0
  • 現在吃西瓜再也沒了兒時的樂趣。經常抱著半塊小西瓜滿街跑著邊啃邊玩。尤其天熱時母上懶得做晚飯,家里每人吃個碗大的小西...
    甲魚閱讀 1,819評論 8 12
  • 小伙伴們大家好,我是百貨策劃部的閆海龍,來自濟南市濟陽縣。星座是雙子座,都說雙子座有雙重性格,我覺得還是比較符合雙...
    龘腦袋閱讀 291評論 0 0
  • 創建快捷 生成快捷鍵的位置 使用vim編輯,在命令行中輸入如下代碼: 編寫內容 在vim中輸入如下代碼 注意 Ex...
    會理發的店小二閱讀 514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