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字:滿階梧桐
? ? ? ? ? ? ? ? 《在心,在跡》
讀賈老師的文章, 其中提及他給父母買禮物, 他說在買東西這件事上,他總不知該如何挑選,于是他這樣寫道:“何等有幸,我的父母,偏偏永不掃興。他們是懂得在心不在跡的。”? 賈老師的這句話讓我感動到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 有如此理解孩子的父母, 該多讓人羨慕啊, 我l想賈老師應該是在幸福快樂的環境里長大的吧。
天下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 可所言所行卻是千差萬別。 我也是父母的孩子, 可我的父母與賈老師的父母則剛好是完全相反, 他們走在不掃興父母的另一頭。 至于在心和在跡,好像都不是嘢。
我第一次給父親買生日禮物是在我讀初中一年級。
我和妹妹自小就知道父親是個沒有生日的人, 這話說起來多么奇怪啊, 生日, 就是一個人降臨到這個世界的日子, 就是一個人出生的日子, 怎會沒有呢?! 生日,那當然是有的, 但是, 全家上下竟沒有一個人記得那個日子(父親的母親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 所以, 從沒有人告訴父親他的生日是哪一天, 如此, 父親就成了個沒有生日的人了。 直到我讀初中那一年, 父親的嬸嬸病重, 不久于人世, 父親去看她, 她無意間說起父親出生時的情形, 那是在12月初、落雪的時候。 12月初, 這是個太模糊的概念了, 就沒有更具體的日子了嗎。? 那就12月5號吧, 這個日子是我母親為父親選定的。 今天看這樣的事情, 是不是有點匪夷所思啊, 自己選個日子當作生日。
那一年是父親平生第一次過生日, 我想給父親選個禮物, 因此我就用零花錢給老爸買了一條很漂亮的男式手帕, 還放在一個盒子里。(那時候,人人都用手帕, 每個人衣兜里都有手帕。) 我見到父親的手帕上有兩、三個小破洞, 而且已經褪色了, 經過多次清洗, 已薄如蟬翼。 我以為父親會喜歡我給他的禮物。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 我的父母把這個手帕禮物當成一個笑話, 講了很久, 直到我成年, 他們還時常會講起這事。 我當時尷尬極了, 我不知道我送父親的這個禮物, 他是喜歡呢? 還是不喜歡!
我想我的父母也是在心不在跡的吧, 否則怎會年年歲歲地念叨這事呢。 只是啊, 那事之后, 過了很久, 我才知道:父親不喜歡我送的禮物。舊手帕還有使用價值, 為何要買新的。?
我每一次給父母選禮物, 都心里緊張, 很是忐忑, 怕不合適, 怕被責備, 怕被他們當成笑話念來念去的。 但小妹跟我完全不同, 她認為:送不送禮物, 是她的選擇, 至于是否喜歡, 是他們的選擇, 與她無關。
兩個月前, 父親的電腦壞了, 他自己跑了好幾趟珠江路, 可他那臺機器太老了, 無法繼續為他工作了。 小妹得知后, 就直接給父親買了一臺新電腦, 郵寄到家。 她心里擔心啊, 沒了電腦后, 父親的日常該多無趣啊, 他喜歡寫寫文章, 喜歡拍拍照片, 喜歡在網上四處逛逛。 可父親收到包裹后, 并不開心, 因為小妹沒有事先跟他商量。 他說他已風燭殘年, 電腦的使用率越來越低,? 這個錢花得太不值得。
父親從年少時開始經歷很多艱難困苦, 這些幾乎影響了他一生。 動蕩的年代, 給所有人都留下了創傷, 有人選擇遺忘, 而有人則是刻骨銘心。
我非常清楚: 任何一件事情, 父母的態度和反應都直接影響孩子的心情。 要做一個不掃興的父母, 就要與孩子同頻相處。?
我的兒子, 在他上幼兒園日托班時候、 把他最喜歡的游戲卡片作為圣誕禮物送給我。 前一段時間, 我收拾屋子, 從地下室的一個盒子里翻出了那些舊卡片, 我們母子倆都笑著說起當年玩卡片的事情。 直到今天, 我也沒有弄明白那些卡片的游戲規則, 可這并不妨礙我們從中獲得快樂的心情。
女兒讀七年級時, 第一次離開家, 跟著學校老師同學一起去魁北克城, 她回來時, 一邊興奮地講訴她的所見所聞, 一邊給我們派發禮物, 她居然給我們每個人都帶了小禮物。 她小小的年紀, 出門在外時, 還記掛這家人, 讓我們都感動極了。 她給我的禮物是個冰箱貼, 現在還貼在家里廚房冰箱上。 給老蕭的是一片薄薄的木刻楓葉, 老蕭寶貝一樣的藏在書房抽屜里。 給哥哥的是一只茶杯, 后來在某次喝茶時被女兒自己打碎了, 之后, 哥哥悄悄地買了個一模一樣的放在廚房柜子里。
在心和在跡, 孰輕孰重! 這有什么關系呢, 都一樣重要, 但也都不必過分在意哪一方。
幼兒園里的小朋友在老師的幫助下制作父親節或母親節的手工禮物, 哪一位父母會不喜歡呢, 因為父母不僅僅收到禮物, 還有禮物背后的那一雙小手, 和小小心靈, 以及孩子的成長。 經過多年的養育和陪伴, 孩子長大了, 用自己的薪水給母親買了一條圍巾, 這怎么不讓人動容呢, 母親必定是一入冬就會把這條圍巾翻出翻出來, 戴在身上, 暖在心里。
管它什么在心, 還是在跡, 只要是真心真意, 就歡喜。 唯有相信, 冬天真的來過, 早春的花兒會在冬季離去之后靜靜綻放, 這就是美好時光。
2025.0414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