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亦何歡 死亦何苦
——淺析《大話西游》人物形象
人活著為了什么?怎么才能體現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究竟在何方?上帝向我們拋出了這種種問題。《大話西游》像個寓言,躲在古老的貝殼中講述了一個跨越時空的愛情故事看似很搞笑很低俗卻像上帝一樣拋出了這些問題和一個不確定的答案,這個答案在每個人的心中都不一樣,或許很清晰又或許很模糊。
舍生取義就是最后至尊寶找到的人生意義。其實至尊寶折射的就是現實中我們的生存狀態。從開始的放蕩不羈,無拘無束,有敢愛敢恨像一個稚嫩的小男孩,這時他有一份寶貴的愛情,這份愛情也讓他開始蛻變,成為一個男人。他有許多挑戰比如牛魔王,比如不確定的外界因素。這魚龍混雜的世界讓他看不清自己的內心,直到最后他緩緩帶上金剛圈成為了真正的孫悟空,像是完成了一場成人典禮,此時的他也終于明白舍生取義就是生命的意義。
愛情就是紫霞仙子的人生意義。紫霞仙子伴隨著空靈的蕭聲出現在一望無際的蘆葦叢中,凄美的音樂已經奠定了紫霞仙子的愛情悲劇。故事中紫霞愛上至尊寶的理由就是拔出了她的紫青寶劍,或許愛情就是這樣巧妙。在愛情中紫霞奮不顧身,至尊寶也后知后覺,就正如詩中所說“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這就是紫霞對于愛情的幻想,而“我猜中了開頭,卻沒猜出結局”卻是她愛情的結果。
感化他人就是唐僧的人生意義。唐僧在影片的大部分時間是在一片紅色背景之中,啰嗦的臺詞是他最大的特點。唐僧也就像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的老師與父母形象,他們總會在我們耳邊嘮叨,聽似啰嗦的那么一句話卻十分有意義,因為他們經歷的比我們我們多,他們渴望用他們的經驗來指導我們少走彎路。一身紅色的袈裟是他的標志,是他心的外化,他渴望用這一顆熾熱的心去感化他人。然而在我們還未成熟的時候我們會抗拒這些教誨,會有逆反心理。在最后唐僧的語言并沒有改變只是孫悟空的態度轉變了。
不擇手段的瘋狂追求就是牛魔王的人生意義。牛魔王在影片中首次出場便占據了整個畫面,他手里拿著鐵叉,仰拍鏡頭顯得他如此強勢,可怕。鐵叉是他的武器也就是別人害怕他的原因。他好比現實生活中那些生活糜爛的大老板,唐僧就是他們追求的利益與物質,紫霞就是他們追求的美女,記得牛魔王對紫霞說“我只要你的人。”這就是他們只顧于表面而不在乎內心,是外面那風起云涌造成他們陷入沼澤,導致精神上的缺失。而他們也是使這整個社會變得更加黑暗的因素。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最后他戴上金剛圈,禁錮了昔日的幻想,他也將昔日那心中的至尊寶化為夕陽武士,又借以諷刺“他好像一條狗”表達對現實的不滿。上帝對于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都會成熟,都會明白人生的意義,愿你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