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極簡主義”?
據中國經濟網生活頻道了解,“極簡主義”英文為Minimalism,是指舍棄那些你不用或者不需要的物品,只留下簡單整潔的環境和一個簡單整潔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方式中,你不會對物質過于癡迷,也不會熱衷于把每件事都做完或者總是想要做很多事。用著簡單的工具,有一個簡約的衣櫥,隨身攜帶的物品簡單輕便,生活方式也很輕快。
有報道稱,極簡主義源于美國,已故蘋果公司創辦人喬布斯是代表人物。然而,部分日本人認為,極簡主義并非外來產物,而是由佛教禪宗思想的簡約世界觀衍生出來。41歲自由撰稿作家沼畑直記(音)指出,用西方角度來說,“令空間完整”意思是放上東西,但以禪宗角度來說,空間是特意留白,讓人運用想象力將其填滿。
極簡主義信條:少即是多
喬布斯的黑領衫、奧巴馬的套裝、馬克·扎克伯格的t恤……其中不難總結一條規律:成功人士愛極簡。
喬布斯屋里只有一張愛因斯坦的照片,一盞tiffany桌燈,一把椅子和一張床。富如喬布斯者,是無需擔心物價高企的,他大可將人類所創造的物質文明豪奢地堆在自己身邊,他沒有,房間里的這些已經能夠滿足他的生活所需。他是一個極簡主義的信徒。
極簡主義者信奉的一條重要準則是:less is more(少即是多)。他們堅信,擁有的比較少,可以給人生帶來更多自由。
現代人在瑣碎事情上花費了太多時間和精力,從而遭受了壓力,比如選衣服。穿差不多的衣服不會出錯,而且會形成固定標簽,比如奧巴馬和扎克伯格。雖然可能被評價為缺乏時尚感、古板,但相較節省下來的時間與金錢,卻值得一試。
極簡主義生活并不等于“吃苦”
極簡主義,并不是要讓大家過苦行僧似的生活,而是要理性地享受生活——懂得節制、養成好的生活方式,衣不必過度奢華瘋狂,乃至傷及動物;食以健康為要義;不時地安步當車,也可細看人生更多的風景……極簡主義與快樂地享受生活并不矛盾。過分地消費經常要透支未來的幸福生活,西方早有哲人說過,欲望越多,幸福感就愈少。
極簡主義主張的是量力而行,按需消費。比如按揭買房,不切實際地追求大戶型,就要以一二十年的省吃儉用為代價。你何不用購買根本不需要的那些面積的錢,去花到更值得的地方……極簡,要從更新觀念入手,從自己身邊的事做起。說到底,極簡主義不與吝嗇、艱難、降低生活水準這些概念為伍,它的對立面也不是享受和品質,而是浪費和揮霍。
如何實踐極簡主義生活方式?
欲望極簡
了解自己的真實欲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響,不盲從,不跟風。
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在自己最迫切的欲望上,如提升專業素養、照顧家庭、關心朋友、追求美食等。
精神極簡
了解、選擇、專注于1~3項自己真正想從事的精神活動,充分學習、提高。不盲目浪費自己的時間與精力。
物質極簡
將家中超過一年不用的物品丟棄、送人、出售或捐贈。比如看過的雜志、書,不再穿的衣服,早先收到的各種禮物或裝飾品。
明確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不買不需要的物品。
確有必要的物品,買最好的,充分使用它。
不囤東西,不用便宜貨、次品。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和紙袋。
用一支好用的鋼筆,替代堆積如山的中性筆。
用瓷杯、鋼杯代替紙杯。
用電腦寫東西,少用紙。養成紙質文件掃描、存檔的習慣。
整合、精簡電源線、充電設備。不重復購買電子產品。
精簡出門行頭,只帶“身手鑰紙錢”。
精簡銀行卡,僅保留一張借記卡一張信用卡。
信息極簡
精簡信息輸入源頭,減少使用社交網絡、即時通訊。少看微博、朋友圈。
定期遠離互聯網、遠離手機,避免信息騷擾。
不關注與己無關的娛樂、社會新聞。
精簡電子郵箱數量。
關注少而精,寧缺毋濫。
APP使用少而精,刪除長期不使用的應用。
表達極簡
寫東西、說話,盡可能簡單、直接、清楚。
多用名詞、動詞。少用形容詞、副詞。
工作極簡
使用有效的GTD方法,不拖延。
及時清理電子郵件,不要讓它們堆積起來。
一次只專注做一件事,盡可能不做Multi-task。
生活極簡慢生活。
不做無效社交。鍛煉。
穿著簡潔、不花哨。
少吃含有添加劑的食品。喝白水和純果汁,不喝添加了大量化學成分的碳酸飲料和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