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不會一帆風順,只有努力航行。作為一名立志創業當老板的人,在揚帆起航的時候,應該做些什么呢?我們看看雷軍、劉強東、馬云、史玉柱最初的幾年都在做些什么,值得我們參考。
開始自己的業務
創業的本質就是做生意、做業務,所以就應該立即行動,開始自己的業務。業務哪怕再小,也是從0到1的關鍵一步,因為它讓你行動起來了。小米CEO雷軍:在大學的時候,提前修完了學分,然后和同學一起創辦公司,半年后卻慘遭解散,雷軍只分到了一臺286電腦和打印機。這期間,雷軍還與朋友合作成立工作室,開發了BITLOK加密軟件等工具軟件。雷軍的創業就是從“行動”開始的,投身到業務當中去,不怕不成功,主要是為了鍛煉自己,打下基礎,找到行業的感覺。
當老板:雷軍、劉強東、馬云、史玉柱最初的幾年都在做什么?
賺到養活伙伴的錢
創業的路上不可能自己一個人前行,必須依靠伙伴的幫助,然而伙伴也要生活,不能沒有錢,創業團隊解散的本質原因99%都是因為沒錢了。所以,作為一名老板,就應該爭取賺到能夠養活伙伴的錢,讓伙伴一直留在自己身邊。京東董事長劉強東:在經歷了飯館創業失敗之后,在中關村帶領幾名伙伴,從事視頻光盤刻錄生意,年底贏利達到600萬元左右,賺到了公司的第一桶金,能夠養活伙伴們,才有了后來的發展機會。
當老板:雷軍、劉強東、馬云、史玉柱最初的幾年都在做什么?
探索商業模式
很多創業都是從商業模式的革新開始的,為了探索全新的商業模式,需要試錯、面對極大的壓力,甚至押上全副身家。阿里巴巴馬云:早年到北京推廣互聯網商務,不被認可,被罵“騙子”、“瘋子”。這意味著他只能自己承受探索的成本和風險,但是他堅持挺過來了。他是幸運的,而我們就需要認真審視自己的商業模式,進行小規模試驗,并加以改進,增大成功的機會。
當老板:雷軍、劉強東、馬云、史玉柱最初的幾年都在做什么?
洞察用戶需求
我們做事、經商的源頭是滿足用戶需求,因此要從需求出發,思考應該做什么。大的需求才能產生大的機會。巨人集團史玉柱:他覺察到龐大的人口在經濟發展之后出現的“送禮”需求,中國人在逢年過節的時候講究送禮,禮物不但要有用、新穎,更要有面子,因此開始“腦黃金”的業務,并采用大量做廣告的方式,給足消費者面子、虛榮心。即使后來資金鏈斷裂,但是憑借完全一樣的套路,又通過“腦白金”東山再起。他的成功絕不是偶然,而是強大的消費需求所引起的必然。所以,我們在揚帆遠航的時候,多問問自己“抓住真實需求了嗎”,不要為一些“偽需求”而盲目規劃一個很大的愿景。特別是互聯網創業,因為很多暫時不可行的“偽需求”而燒掉了很多錢。當然,風險與機遇并存,就看你有沒有看準。朋友們,下拉留言吧,下一期更精彩!
當老板:雷軍、劉強東、馬云、史玉柱最初的幾年都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