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斯書既然以《山海經》為藍本,如此便少不得介紹一番原書。
? ? 《山海經》此書成書于戰國至漢初。與《易經》及《黃帝內經》一齊并稱上古三大奇書。
? ? 夫上古者,蓋在“混沌未分,盤古開天,天地初開,女媧造人,三皇治世,五帝定倫”(《西游記》多段截取)如此一段“山中無歲月,寒盡不知年”之漫長歲月中也!
? ? 若以現下說法便是,從地球誕生,星核吸收游離小行星,當時應該便是混沌未分,天地未開之時),再到生命誕生,人類起源,文明孵化,這時間確是極其悠長的漫漫歲月!時至今日,其中精彩,恐怕早已被埋沒在歷史長河以及滾滾黃沙之下矣!
? ? 幸有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文化鼎盛,其中當有一戰國無名氏高人,偶然突發奇想欲將上古故事躍然紙上,起草此書。后來人慢慢將之潤色補齊,直至西漢文學經學大家劉向,劉歆父子將之整理定稿!便是如今,我們老百姓家案頭之常客——《山海經》。
? ? 《山海經》起初很久一段時光,是如同武林秘籍一般深藏于王府深宮之中,故又名之曰,《山海藏》。后來流落民間,成了巫師方士的命根子。總之,尋常百姓難得一見!
? ? 而現如今,便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于是乎,從稀罕物成爛大街,若非魯迅先生那篇《阿長與山海經》,恐熱度更低。
? ? 其實鄙人以為,此書真的是古代文學瑰寶!當真是一個寶藏。只是因為原文晦澀,生僻字頗多,故而令人無法下口。縱然有譯文可讀,然皆直譯之文,讀來雞肋矣。實在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 ? 此書主要部分成書于造紙業未起之時,故頗多春秋筆法,言簡意賅。此文風,并非缺點,而是山海經能流傳至今根本原因之一。若似《永樂大典》、《四庫全書》之類,則鼠噬蟲咬、水毀火燒,人事更迭,恐早已面目全非矣!
? ? 觀今之人,有智識足以補全山海經未言之語并使之通俗易懂者,當如恒河沙數,卻為何無一人以真心為之,多以商業利益為根本,所編之書,或面目全非,或照本宣科。唯異獸奇物之圖,尚有可觀。
? ? 方今之時,大佬牛人實在是多如牛毛,鄙人不才,愿以胸中不多之點墨,拋磚引玉,先書此篇《山海新編》。書名靈感源于魯迅先生之《故事新編》。然其名相近,其質則恐差之遠矣!
? ? 余本意,想要將山海中之地名異獸與現實掛鉤。轉念一想,以為此意大謬!如以昆山之玉易溪澗鵝卵,以王母蟠桃換村口水蜜,此舉大可不必矣!
? ? 夫神話者,雖取自現實,然必然有出入,因為那是根據人的主觀愿望幻想出來之物,是為了解釋一些無法理解事物之必然產物。古人甚至把獅子當做麒麟,孔雀當成鳳凰。誠如是,我輩如何能盲目對號入座!
? ? 至于山川地名,看似有跡可循,實則是實在無此必要,現代人以科學為準繩,就以板塊漂移論為例,很久以前日本島和臺灣島與中國大陸是連成一片的,又很久以前,亞洲和北美洲亦是連成一片的,所以人類起源于非洲四處遷移漫延,這說法站得住腳。
? ? 之前地球初生之時,大陸是一個整體,若是不特別計較,不妨將之當做天地初開的洪荒時代。那么,地名與異獸、奇物種種又何須勞神苦思地將之與現在之物一一對號入座。況且神話本就是半真半假的夢想與現實的揉合體。
? ? 那么,鄙人索性將這《山海經》中描繪的世界稱為“山海界”。此界山川地名、鳥獸蟲魚、怪力亂神,悉皆遵從原著,如有與現代雷同巧合之處,純屬天作之合。
? ? 其中分卷亦遵從原著,只是改“經”為某“界”某“域”,以合當下之潮流。亦不在畫蛇添足,加附原文,濫竽充數。新瓶自當裝新酒。只是為了口感,尚需以老酒為引而已!
? ? 然后,加點與之相關之書外故事,以做下酒小菜,到底是錦上添花,還是胡編亂扯,如此也不顧了,隨他去吧。
? ? 更有打油詩曰:“憑君莫管他閑話,自將濁酒論英雄。俯觀山海徒有名,故事更待后人填。可惜后世多名利,無人肯刷寶山漆。我今徒勞刷一下,美玉更待后人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