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謝簡書贈書活動,感謝小薦薦,榮幸入選活動。
讀書可以讓自己接受一些新的知識和觀點,進而在觀察和看待事物的視角上增添一個新的維度。多一個解決方案,遇到問題就會變得更加從容應對。
《在喧鬧的世界里,清醒地活》本書中,作者首先拋出一個什么是幸福的問題?全書分為兩部分,上半部分作者戳穿了這種“幸福”的四大假象:拒絕任何形式的不適(反而會引向更多痛苦)、始終正面積極的思考(這是對自己極度的壓抑和控制,實際上很難實現)、狂熱的追求自尊與完美(造成人的脆弱與傷害)、追求個人的發展與價值(讓人變得自私)。下半部分則給出了如何應對這些問題的方法:忍耐(任其存在)、擺脫(區別現實與思想)、善待自己(拋下自尊,承認不完美)、自我放大(放寬視野,接受體驗)。
作為一個健康的人,不僅要身體健康,同時也要心理健康,心理上的健康,相對來講是不那么容易被察覺到。別人無法感知的東西,只有自救了。
世界紛繁復雜,我們無時不刻與外界相互連接、相互影響,而我們自己又是很容易被情緒導向的。例如有一次期末備考在自習室里上自習,有幾個同學在教室里一直說悄悄話,忍了很久終于忍不住了,大吼一聲,能不能閉嘴不要說話。那一晚上,情緒很不好,再也無心學習。
外界給我自身傳達的只是「事實」,例如教室里的同學在說話,而我非要給這個事實「賦予感情色彩」,讓我快樂的事實便是「好的」,讓我不快樂的事實便是「壞的」。
書中也提到,生活有時候令人不快,但我們不能為了回避內心的不舒服而規避生活。困難、不舒適的情感和痛楚與快樂、滿足和分享的時光都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所有人的內心都有惱人的想法,時不時闖入我們的生活。
那究竟該怎么辦?
這里讓我想起一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當安迪說出自己越獄計劃的時候,瑞德認為他是在妄想,當時安迪的回應是以下的話:“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hope can send you free.”
救贖是從心靈上的,
救自己于困境,
贖過往的錯誤,
然后從內到外的自由。
有一種鳥兒是永遠也關不住的,
因為它的每片羽翼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
不要忘了這個世界上還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墻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觸摸不到,那就是希望。
內心的枷鎖,想逃離卻又有心無力。
學會更好的生活。生活的困擾,不斷地干擾著我們的情緒,如何換一種新的視角去看待生活中種種困擾,這是《清醒地活》這本書中最有價值的內容。
利用這些方法,讓我們學會接受不完美,不再苛責自己,學會與不舒適的情緒相處,當認清現實與理想并非同一件事,我們變得完善,變得心胸寬闊,學會原諒別人,也學會原諒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用心感受當下,身心變得自由。
當然,這也是一門需要不斷踐行的學問。
最后用一個案例結束此篇讀后感,有一次公司組織小小報童活動,其中有一位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在人群中顯地格外特殊。小男孩很機靈愛動,媽媽體重則有些胖,小男孩的一只手腕被繩子系起來,繩子的另外一端綁著媽媽的手。媽媽的擔憂是正常的,孩子比自己跑的快,生怕跑丟了不放心才出此下策。
與其擔心孩子跑丟,不如放開孩子,與他一起奔跑,共同成長。
持有一種開放的心態,與其力求控制變化,不如與變化一起奔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