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婆的炒飯”
“媽媽的紅燒肉”
“二舅的獅子頭”
“三姨的大拌菜”
?
翻到這些菜名有沒有想翻白眼?
欺騙了我們的感情,還!巨!難!吃!
1????????????
去餐廳翻菜單的時候,最煩翻出“外婆的炒飯”、“媽媽的紅燒肉”之類的名字,每次都忍不住要大翻白眼,偶爾還想罵兩句傻逼。
可能是我事兒逼,總之我認(rèn)為如果一道菜承載了家人的名字,那一定跟別的菜很不一樣。它需要是安穩(wěn)親切的,讓人魂牽夢縈,可能在心中會隨著年歲日漸模糊,但永遠(yuǎn)香氣濃郁,熱氣騰騰;也是溫情脈脈的,不只是一道菜,還是媽媽的笑臉,外婆的叮嚀,是那些嘮嘮叨叨的瑣碎的愛;它需要代表一個人的味道,因為承載太多感情而意義重大。
如果非要配一個使用場景,應(yīng)當(dāng)是:生無可戀萬念俱灰的時候吃到這個菜會一邊哭一邊想起人間所有的美好,就像周星馳食神里的黯然銷魂飯。?
然后到了餐館,這類菜名只不過是爛大街營銷手段,意圖強(qiáng)行喚起用戶的親近感和購買欲……既low又土,傻逼才買單。??
最最最重要的是,都消費(fèi)了我們情感了,還!不!好!吃!
2???????????
母雞,不是“不知”,很偉大的一種家禽。年輕的時候默默的生著蛋,等老的時候又變成了老母雞湯。可謂生,亦偉大;老,亦光榮!也正是雞,成就了肯德基,麥當(dāng)勞這樣的世界500強(qiáng),渾身是寶。
雞蛋,可能是最常見的一種營養(yǎng)補(bǔ)給,伴隨著每個人的生活。小的時候每當(dāng)寒暑假都會去外婆家小住,那時候外婆還住在農(nóng)村,小孩兒們都喜歡在山間地頭跑著玩,無憂無慮。那時候家家戶戶都養(yǎng)著有雞,喂的有豬,田里也都是應(yīng)季的青菜瓜果,那時候的天是藍(lán)色的,云朵是白色的。
農(nóng)村一般都是過年才殺豬,平日里雞就遭殃了,來客人了就只能殺雞啦:),雞蛋也是奢侈品。外婆每天從雞籠里撿幾個攢很久攢一籃子。還有不懂事的雞會下在柴堆里,然后還驕傲的叫著,生怕別人不知道它下了個蛋。
3???????????
夏天,對孩子們來說是開心的,食材是豐富的,外婆家門口種著很多的果樹,有桃兒、杏兒。還有漫山的山楂,桑葚和很多叫不上名字但知道怎么吃的野果,那時候的味道,現(xiàn)在是再也找不到了。就像那時候的雞是每到傍晚外婆勞作一天回來后,撒下的一把谷物喂出的味道一樣,隨著時代的變遷,更多的是各種肉雞、分割雞了。
每次去到外婆家,都會把我們當(dāng)稀客一般,用最好的招待,生怕苦到我們。一只雞最好的部分都是不停的夾給我們這群毛孩子吃,自己不舍得吃。到現(xiàn)在都還記得外婆煮的雞腿的味道。雞蛋也是煮一大盤,一人發(fā)一個,剛吃第一個,外婆又遞上來第二個... ...雞蛋的吃法也是變換多樣的,尖椒雞蛋餅,香椿炒蛋,偶偶還會蒸一大碗雞蛋,伴著飯吃。
這些味道或許也只有那時候田里種的小青椒,樹尖上的香椿嫩芽,那時候的雞下的蛋才做的出來,這些對現(xiàn)在來說卻是及奢侈的,可能這個品種的青椒都再也看不到了。這些都是專屬外婆的味道留在記憶里,還有那時外婆的蒸蛋。
如今長大了離外婆很遠(yuǎn),好在一道簡單的蒸蛋,在沒有外婆的地方可以自己做給自己吃。
?兩個雞蛋,加適量鹽調(diào)勻,加入大約兩倍水,香油再次調(diào)勻。放入蒸鍋中火大約10分鐘,凝固后小雛又撒上了蝦皮,再蒸一兩分鐘即可。再來一杯鮮榨橙汁,一份簡單的早餐,和記憶中外婆的味道,吃飽了,就有勇氣再往前走!
香煎雞排?
?經(jīng)濟(jì)實惠,高蛋白,低熱量
雞胸肉順著切開但別切斷。
?放在盤里倒入料酒、少許油,撒上鹽,胡椒粉。腌制十分鐘。準(zhǔn)備點蒜、香蔥,還有一個加分的檸檬。
平底鍋放入油燒熱,放上雞胸、蒜和花椒大火煎到變色改小火慢煎。
雞胸要翻面,兩面煎好后倒入蠔油和一小杯水,沒過雞胸的一半即可。
放入蔥段。
適當(dāng)翻面直到平底鍋只剩一點油汁時裝盤。
澆上鍋里剩的汁。
撒上蔥花,擠上檸檬汁再放兩片檸檬。
迫不及待直接在廚房開吃啦,你最想先咬哪里?
澆上檸檬汁真的超好吃,每一口都滿滿的香氣,沾一下湯汁咬一口再來一口米飯,味道不知道怎么形容。黯然?銷魂?
吃的干干凈凈的,這一塊兒不是吃不完是不舍得吃,還能再吃一碗米飯。
一起吃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