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你來和我一起讀《水滸》,一起讀懂《水滸》。
《水滸》的一開始并不是第一回,而是一個叫做楔子的開頭。那么這個楔子是有回目的,這個回目的名字叫《張?zhí)鞄熎盱烈?,洪太尉誤走妖魔》。
* * * *
所謂的祈禳,就是祈求禱告神明,讓上天降福,以平息人間的瘟疫。這是古代的一種迷信的做法。
小說開頭有一大段的描寫,寫到了宋仁宗嘉右三年的春天,全國瘟疫大流行,開封城里城外的居民都已經(jīng)死傷大半。開封城,是北宋的首都東京,東京城里面就已經(jīng)軍民死傷大半,那么其他的地方你也就可想而知了。
面對這么嚴(yán)重的瘟疫,開封府包青天包拯自己出錢,按照大宋衛(wèi)生局的藥典配藥,親自煎制藥品,免費發(fā)放,試圖來遏制瘟疫的流行。但是不見成效。
醫(yī)學(xué)不行了,怎么辦?來政治。
政治的辦法是什么呢?一個是輕徭薄賦,減免稅收,給民間以生機(jī)。第二個是寬赦罪犯,減輕刑罰。
讀小說讀到這個地方,你可能會覺得這是不是他們很迂腐,自然界的瘟疫怎么可以用政治的辦法來對付呢?
但是,我要告訴你:人類歷史上的大饑荒大瘟疫,往往都和人類的自身的行為有關(guān),都和政治有關(guān)。
所以,輕徭薄賦、減免稅收,給民間以生機(jī)。寬赦罪犯,減輕刑罰,給人民以寬容,其實是應(yīng)對自然災(zāi)害的正確的措施,是對以往的苛酷的政治造成社會災(zāi)害的一種彌補。應(yīng)該說,這兩招是朝廷應(yīng)對這場瘟疫的時候最靠譜的措施了。
當(dāng)然,我們說這種措施可以說只是對以前的殘酷的政治的一種彌補,面對此時此刻的瘟疫,那確實不可能馬上見效。
于是,朝廷就采取了第三招,這第三招就是祈禱上天,求上天降福來消除這一場瘟疫。我們說這個辦法其實也就是表明朝廷已經(jīng)沒辦法了,一切只好聽天由命了。
小說這么寫其實有著施耐庵的用意,他是要寫朝廷的無能,并且更重要的是什么呢?他是要寫這一場瘟疫其實乃是人禍,正是朝廷長期的苛捐雜稅,嚴(yán)刑峻法,才導(dǎo)致了民間的瘟疫的流行。而此時此刻的朝廷,它的德性也不足以消除瘟疫。最后,只好派一個叫洪信的太尉,去江西信州龍虎山,去禮請此時的張?zhí)鞄煟摼柑鞄煆埨^先進(jìn)京,設(shè)壇念經(jīng)做法事,消除瘟疫。
* * * *
首先我給大家解釋兩個詞。
第一個詞:張?zhí)鞄煛?/p>
張?zhí)鞄熓堑澜痰氖最I(lǐng),他的第一代天師就是東漢的張道陵,然后就世代相傳。那么小說中寫到的宋仁宗嘉右年間的這個張?zhí)鞄熃袕埨^先,號曰虛靖天師,他的道場在江西信州龍虎山。
第二個詞:太尉。
太尉是官職的名稱,太尉在宋代是一個什么樣的官呢?宋代的太尉有兩種,因為《水滸》里面都出現(xiàn)了,所以我再解釋一下。一種叫殿前太尉,一種叫殿帥太尉。殿前太尉是文官,地位很高,但是并沒有實際指揮軍隊的權(quán)力。《水滸傳》里面出現(xiàn)的眾多的太尉都屬于殿前太尉。比如說我們這一回,也就是這個楔子里面所出現(xiàn)的洪信。
* * * *
但是有意思的是,小說寫朝廷派來的洪太尉,在龍虎山碰到了一龍一虎,嚇得他魂不附體,而張?zhí)鞄焻s不給他見真身。小說為什么要這么寫呢?
因為張?zhí)鞄煾揪涂床黄疬@個洪太尉,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這個緣是什么呢?就是德性。洪信這個人,別看他是太尉,他根本就無緣無德和天師面對面。
《水滸傳》為什么要這樣寫?施耐庵到底要表達(dá)什么?我們說,施耐庵這么寫他是要諷刺這一個朝廷。
第一,遇事情沒有辦法,這個朝廷很笨;
第二,做事情沒有章法,這個朝廷很亂;
第三,坐天下沒有德性,這個朝廷很黑。
所以,在這個楔子里面,作者寫瘟疫,實際上是通過瘟疫來寫這個朝廷病得不輕??雌饋韺懙氖亲匀唤绲奈烈?,實際上寫的是政治的瘟疫。
* * * *
好了,“張?zhí)鞄熎盱烈摺钡墓适轮v完了。下面就是“洪太尉誤走妖魔”。
問題是被洪太尉誤走的妖魔,都是一些什么鬼呢?洪太尉真的是一不小心“誤走”的妖魔嗎?我們下一講再講。
︳思考題
那么這一講,我們講了“張?zhí)鞄熎盱烈摺保F(xiàn)在我留一個問題,我在本講里面講到,自然界的瘟疫等災(zāi)害與人類的行為有關(guān),與政治有關(guān),你能不能就此談?wù)勀目捶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