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現代詩或新詩,有一座繞不過去的高峰——徐志摩。說是徐志摩的名字,也有個小故事。說是小時候,有一個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過頭,并預言“此人將來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龍心切,即替取名為“徐志摩”。
他的詩歌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再別康橋》和《沙揚娜拉》這兩首。因為小僧在讀書的時候,這兩首詩歌是這在了教材里的。過了這么多年,不知道教科書做了怎樣的修改。可即便是教科書不再收錄,這兩首詩的光輝也不會因此磨滅。
我不是專業的詩歌分析師,只能從自己的認知來認識這兩首詩。
這兩首詩帶有徐志摩明顯而強烈的特征——及富畫面感,色彩濃厚,再通過比喻的手法表達出豐沛的感情。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橋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蒿,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我個人覺得這首詩的點睛就是最后一句“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開篇點明自己將要離開,然后用各種色彩寫出來夢一般的景色,在感情積累到最高潮處,來一句“但我不能放歌”,讓人心中怦然一動。最后一句收尾,寫盡了不舍之情,令人感同身受。
仔細推想,徐志摩這首詩,很符合中國古詩詞的“起承轉合”。由此可見,徐志摩的文學功底不淺。
再看《沙揚娜拉》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這首詩雖只五行四十八個字,卻寫活了一位女子含笑道別時無盡的溫柔與嬌羞。若不風流,抓不住這一刻,若無才學,也寫不出這一刻。唯有徐志摩這樣的人,才能把一個女子的美,用這么短的字句寫得這么鮮活,這么深入人心。
作為新月詩派的領軍人物,徐志摩的詩是溫柔而浪漫的。他用許多詩歌來描繪愛情,比如下面這首:
起造一座墻
你我千萬不可褻瀆那一個字,
別忘了在上帝跟前起的誓。
我不僅要你最柔軟的柔情,
蕉衣似的永遠裹著我的心;
我要你的愛有純鋼似的強,
這這流動的生里起造一座墻;
任憑秋風吹盡滿園的黃葉,
任憑白蟻蛀爛千年的畫壁;
就使有一天霹靂翻了宇宙,——
也震不翻你我“愛墻”內的自由!
你看,裹著心不夠,還要鑄造一堵墻。為什么要這樣?因為詩人害怕愛會變,他要的愛,是恒久不變的。第一次看,覺得這詩寫的怎么有點“霸道”。不像徐志摩呀。再讀幾遍,我猛然醒悟。這哪里是霸道,這分明是在撒嬌呀。這分明是在和情人撒嬌,要別人來定一個海誓山盟啊!
徐志摩筆下可不止有愛情的詩,也有反應現實的。可能比較冷門吧。請看下面這首:
"這年頭活著不易"
昨天我冒著大雨到煙霞嶺下訪桂;
南高峰在煙霞中不見,
在一家松茅鋪的屋檐前
我停步,問一個村姑今年
翁家山的桂花有沒有去年開得媚,
那村姑先對著我身上細細的端詳:
活象只羽毛浸癟了的鳥,
我心想,她定覺得蹊蹺,
在這大雨天單身走遠道,
倒來沒來頭的問桂花今年香不香。
"客人,你運氣不好,來得太遲又太早;
這里就是有名的滿家弄,
往年這時候到處香得兇,
這幾天連綿的雨,外加風,
弄得這稀糟,今年的早桂就算完了。"
果然這桂子林也不能給我點子歡喜:
枝頭只見焦萎的細蕊,
看著凄慘,唉,無妄的災!
為什么這到處是憔悴?
這年頭活著不易!這年頭活著不易!
如果你以為徐志摩寫的是沒有看到桂花而發牢騷,那就錯了。詩人為啥下雨天還要去看桂花?為啥明知道下雨還不打傘?為啥說“到處是憔悴”?
實際上,詩人寫的是自己近況的不順。寫的是滿腹的不開心哪。要不然,怎么能發出“這年頭活著不易”的感嘆呢?
最后再給大家分享一首徐志摩的詩,大家看看,他寫的到底是啥意思呢?
殘 詩
怨誰?
怨誰?
這不是青天里打雷?
關著:
鎖上;
趕明兒瓷花磚上堆灰!
別瞧這白石臺階光滑,
趕明兒,
唉, 石縫里長草,
石板上青青的全是莓!
那廊下的青玉缸里養著魚真鳳尾,
可還有誰給換水,
誰給撈草,誰給喂!
要不了三五天準翻著白肚鼓著眼,
不浮著死,也就讓冰分兒壓一個扁!
頂可憐是那幾個紅嘴綠毛的鸚哥,
讓娘娘教得頂乖,
會跟著洞簫唱歌,
真嬌養慣,喂食一遲,
就叫人名兒罵,
現在,您叫去!
就剩空院子給您答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