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生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老人家強調要看到別人身上的優點,見賢而思齊,向人家學習。所以,西漢董仲舒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別人都不對,只聽我一個人的就行了,顯然違背了先生的本意。
(二)先生說,“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彼先思易约簭膩聿怀姓J自己是圣人,只是勤奮好學,教書育人罷了。所以,后世無論是尊為“大成至圣先師”,還是嘲為孔老二,都跟先生毫無關系。
(三)先生授課“小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分別為祭祀、外交禮儀,音樂,射箭(打仗必備),駕戰車(等于現在的坦克駕駛技術,至少也是個A本),語文(要會寫字),算術(會記賬)。又教“大六藝”,《詩》(詩經)、《書》(尚書)、《禮》(禮記)、《易》(易經)、《春秋》,關公每挑燈夜讀《春秋》而知大義,為后人所敬。人們都以為先生是個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手無縛雞之力的柔弱書生,教出來的學生也無非是個書呆子,百無一用。其實,先生身高一米九,能文能武,學生更是厲害,學生子貢是當時最有錢的商人兼外交家,學生子路是個猛將,最后死在了戰場上,學生冉有是個理財專家,當過政府的財政部長(季氏宰),學生顏回是個學問很高的學者。培養各種人才,桃李滿天下。
(四)先生曾問禮于老子,并無門戶之見。遍觀《論語》,無一句貶其他學派之言,倒是《墨子》《莊子》《韓非子》多有罵他老人家的。先生雖然和隱士的觀點不一致,但對隱士很尊重,每次碰見都說他們是很了不起的人,還讓學生去請教,倒是隱士常常出言不遜,譏諷先生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誰信你那一套?
(五)先生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不是不愛錢,是君子愛財,要取之有道。
(六)先生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則怨”。遍觀《論語》,沒有一個地方提到女人兩個字的,僅有的幾處女字,是汝的通假字。這里是不是通假字,不知道。有學者認為這里也是汝字的通假字,因為先生從來不談及女人的,怎么這個地方突然冒出來。我認為,這不像先生的觀點,他老人家講究因材施教,凡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怎么會一概而論,把所有女人都說的這么不堪呢!即便這里的女子是女人的意思,我推測,很可能是先生遇到一個很不咋地的女人,一時氣憤,有具體針對地說了這么一嘴,怪就怪他有一幫子骨灰級信徒,把這也當成是至理名言寫了進去,還傳到兩千年后的今天,弄得先生啼笑皆非。不管是真是假,歷史很有意思,作為報復,今天更為人們所熟知的是,男人沒一個好東西。這句話雖然沒有寫進哪本書里面去,大概會傳到不僅兩千多年之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