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加火車的折騰,花了15個小時終于到了家。
到家之后和弟弟聊起,火車站的設(shè)計讓人心碎——檢票后需要坐著自動扶梯上天橋,然后步行下樓梯到達指定的站臺。
雖然作為一個女漢子,我只有一個背包和一個小箱子,但是看著那三大組階梯仍是感到難受。
不甘就這樣提起箱子,我看見了階梯旁的斜面——作為還具有初中物理知識的我,深刻明白如果我把箱子放在斜面滑下去,可以省不少力。
我懷著對自己的崇拜把箱子放到斜面上,想象著緊接著發(fā)現(xiàn)斜面太低,我無法以一個舒服的姿勢去掌控箱子的運動軌跡。于是它歡脫地脫離了我的控制,飛拉拉地往下滾去。我眼睜睜看著這只淘氣的箱子脫離了斜面,活活蹦下了三段臺階,其間還嚇著了一個妹子,幸好她反應快,才沒有被箱子砸到。于是我開始心疼我的箱子,還有里面的電腦,生死不知。
弟弟聽我講完,笑完后給我說,姐,你可以找個男的幫你提嘛。語氣好一點,笑一個,撒個嬌,是個男的都會幫你提的。這個箱子雖然不沉,你提著還是有點重,但是對于男的來說就不算什么了。反正舉手之勞,大部分都會幫忙的。我就經(jīng)常幫別人提東西啊。
我聽完也是哈哈大笑,直稱老弟說得是,以后要多給男士們幫助美女的機會,讓他們刷新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弟弟的這個提議讓我意識到自己思維的一些局限:一個人離家久了,便習慣了自己想辦法搞定盡量多的事情——畢竟求人不如求己——從而慢慢喪失了求助的能力。遇上問題時,首先想得是如何自己解決,哪怕這件事情自己做并不是最優(yōu)解。多考慮下如何利用周圍的資源,把事情解決可能是更好地方案。
很多時候,我們不開口求助是害怕麻煩別人。可是如果別人壓根不認為這是麻煩呢?只有我們無法回報的求助才是麻煩,只要自己可以有所反饋,那么求助反而是一種加強人與人之間聯(lián)系的方式。
比如請人幫忙提行李這件事,男士們幫忙后大多都會有“助人之樂”的快感——方便女士,快樂男士,何樂不為?而且,這種“小善”也很容易回饋,幫姑娘提一個包,幫媽媽搬一下嬰兒車……當我們求助,這種善良反而會更容易擴散開來。
所以,我決定,下次有機會,我一定會找一位男士:這位先生,可以麻煩你幫我提下箱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