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筆者寫了幾篇關于上古神話的系列解讀文章,已經談及的神話傳說主要有盤古開天、女媧造人、女媧補天和鯀禹治水。有個別熟識的朋友對此很不理解,認為這些都是幾千年前的“虛妄怪誕”之說,有什么可研究的?
對此論調,筆者很想為這些熠熠生輝的中國上古神話正一正名,故有此一文。
本文將從遠古先民們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社會秩序等的認識與重構角度,先分析上古神話的緣起和發展,證明其并非“虛妄怪誕”之說,再從中總結出研讀上古神話的意義。
本文和筆者之前所撰文《上古神話的文化意義和文學價值》的角度不一樣,可相互輔助理解。
1.解讀自然力量
中國上古神話,就是指產生于中國上古時期的神話。這里,“上古時期”的范圍主要指先秦和秦漢時期。漢朝之后,基本就是仙話與志怪神魔的天下了。“神話”之“神”字,主要指產生于人類主觀世界的人格化自然神和神化了的人。而“神話”自然就是指這些“神”的故事。
為什么上古時期會產生神話呢?我們要結合人類發展的歷史進程來考慮。
根據考古學家們的研究成果,大約在一百七十萬年前,或者更早,我們的祖先就作為“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了。在那莽莽洪荒時代,人們的生產力還比較低級,認知水平還不高,但自然的力量不會因此減弱半分。
天地迥然、晝夜交替、四季輪回、山川湖海、風霜雨雪、雷霆閃電等自然現象的呈現,無一不讓人感到驚恐和疑惑。個體力量的渺小和無助,致使原始先民們不得不采取群居的方式。而群居,就意味著整個族群要共同面對外界的挑戰,那也就必須要和這些自然問題做個了斷,否則根本不利于內部團結。所以,統一部族內部對自然界的認識就很重要。
但受限于原始先民們的思維認知方式,他們只能采用“以己觀物”和“具體形象”的描述方式,早期的自然神話就發端于此。而且,由于人類早期的部落規模較小、數量眾多、交通閉塞,所以產生了形形色色的自然解讀神話。
典型案例如“盤古開天”,就是原始先民們解讀天地、日月、風云、山川、湖海、雷電等自然現象的神話。其中的“卵生”性質就是原始先民們借鑒動物生蛋繁衍而來;其中的“垂死化身”則是原始先民們以自我來觀照萬物的思維特點決定的;其中的“陽清為天,陰濁為地”則是原始先民們生活經驗的形象反映,就像水,清者在上,濁者在下;其中的“兩眼變為日月”、“呼吸變為風云”等則是“相似律”的運用......
綜上所述,上古神話并非“虛妄怪誕”之言,而是以一種不自覺的藝術表達方式,記錄了原始先民們對世界的認識和發現。所以,這對于先民們而言,是真實存在的氏族生活的一部分;于后人們而言,是了解遠古先祖們生活圖景和思想經驗的寶貴資料,更是文學創作的不竭源泉。
2.解釋群體構造
現在,讓我們回到上古時期。當原始先民們解釋了自然問題之后,自然就會轉向思考人類自身的問題。當然,也許實際情況更復雜些,這兩個問題并沒有十分精確的劃分先后。
于是,關于人類社會自身的問題,紛至沓來。諸如:人類的起源問題,衍生出“女媧造人”為代表的造人神話;人類的始祖問題,衍生出“感孕生子”等始祖神話,如商民族始祖契,就是簡狄吞食燕卵而生;人類改造環境的問題,衍生出“大禹治水”為代表的洪水神話;人類部落之間的爭斗問題,則衍生出“炎黃之爭”類的戰爭神話......還有發明創造神話、英雄神話等等。
這些解釋人類自身問題的神話都是如何產生和演變的呢?
通過分析上述幾則代表性神話,可以看到:
一方面,原始先民們充分利用了當時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解釋未知事物。如“女媧造人”神話中的“造人”,就包含了人們“捏泥人”的生活經驗;“女媧補天”神話中的“補天”,就包含了人們“縫補物品”的生活經驗;"大禹治水”神話中的“堵不如疏”思想,就包含了人們“治理洪水”的實戰經驗.......
另一方面,原始先民們也充分發揮了“以已觀物”、“以己感物”、“相似律”等思維認知方式,對難以解釋的部分問題做出大膽的想象和猜測。如上文提到的盤古“垂死化身”,就是“以己觀物”的典型表現;而“以己感物”的典型則是“共工怒觸不周山”,這是原始先民們解釋星系為何多偏移西北,及中國地理形勢為何西北高東南低的神話創造,明顯已經從“盤古神話”的人體對應發展到人的性情、行為影響了;“相似律”也很普遍,上文所說的“女媧造人”模仿“捏泥人”,“女媧補天” 模仿“縫補物品”就是很好的例證。
綜上所述,再一次證明了上古神話絕非“虛妄怪誕”之言,實乃包裹著“大膽想象和猜測”外衣的真實歷史圖景。這對我們認識原始先民們的知識經驗和心理情感有很大的幫助。
3.構建社會秩序
現在,讓我們再次回到上古時期。當原始先民們進入農耕文明的穩定階段后,也就是普遍部落實現定居的階段時,群體的社會秩序構建需要就愈發凸顯出來。尤其是隨著部落間貿易的發展,以及部落間通過戰爭的吞并,人類群體的規模越來越大,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也越來越發達,這種社會秩序的構建需要就更多。
于是,歷法體系的完善,管理體系的完善,資源分配制度的完善,婚喪嫁娶禮儀的完善,法規制度的完善等,都逐步建立健全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原始先民們更需要使他們所建立的秩序和制度得到長期的保障,需要使部落群體能極力避免各種天災人禍,需要多繁衍生育以保障種族延續和生產生活,需要妥善地處理死亡與新生等問題。于是,各種特殊的儀式便產生了。
隨著這些儀式的逐漸常規化、制度化、固定化和規范化,便產生了早期的各種巫術和祭祀活動,而巫術和祭祀的產生,又使得依附于各種儀式中的固定崇拜對象得以確定下來,即各路神靈的身份得以確認。
于是,我們常說的“自然崇拜”,就逐漸發展成對天地的崇拜,以及對日月星辰、山川河海的崇拜。其中,圖騰崇拜和性崇拜是最主要的內容。而基于人類社會內部的崇拜,則主要表現為“祖先崇拜”,這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建立起來的。
至此,原始先民們的神話譜系基本定型。不過,它畢竟是一種活的文化形式。因此,始終伴隨著后世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綜上所述,又一次證明上古神話絕非“虛妄怪誕”之言,而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而逐漸發展起來的活的文化表現形式,充分覆蓋了先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學習。
4.筆者說
總的來說,筆者近期幾次竭盡全力對上古神話的解讀,都不足以盡數彰顯其精彩紛呈的面貌和深刻的文化內涵。畢竟,作為人類童年時期的精神文化記錄,上古神話距離我們今天實在是時光遙遠,遠到我們很難看清它的面貌。我們所能做的,也只是在歷代先賢的零散文獻記錄中,捕捉其一絲半縷的光輝。
所以,希望有志于深刻學習的人,還請自行仔細研讀相關專題著作。自媒體文章畢竟受限頗多,很難深刻。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