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自己無論多累多困,只要開始吸收媒體的信息點,我就醒了。因為我在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以下19點干貨,是我從糖總總的文章里提煉出來的,供自己學習,時常復習和理解。特地分享給大家。
1.越發覺得懂得內容的人,尤其是經歷了傳統媒體專業訓練的人,對于現在互聯網的內容產品運營,其實擁有一種不可或缺的能力門檻。
2.社交媒體時代的媒體轉型期,其實我們面臨的都是產業級別的歷史機會。可是為什么這種產業重構,變成了一部分人的機會,卻是另一部分人的噩夢?
3.IP的核心就在于,通過優質的跨媒介內容運營,能讓好的內容具有永恒盈利的能力。
4.這種“永恒盈利的能力”,對于一直被質疑內容變現能力的傳統媒體人來說,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
5.無論經歷怎樣的時代變遷和媒體形式,傳媒運作的法則是不變的,都是要以用戶為核心,通過內容創造價值,再通過合理的媒介來連接內容和用戶,把價值傳遞出去。
6.MEDIA在韋伯英語字典里,有一個重要含義就是 a medium of cultivation, conveyance and expression,即媒體就是要創造、傳遞和表達價值,這種價值創造能力已經成為了不僅是內容產業,更是商業世界中獲取用戶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
7.關鍵是,黎瑞剛一直在學習美國媒體行業的做法,特別是通過資本運作撬動媒體內容的嘗試。
他的很多演講稿,特別是關于他關于改革SMG的一篇采訪,一直在我印象筆記的快捷方式里,最難過的時候我都會拿出來看。
8.這兩位(黎瑞剛、羅振宇)前輩不同的發展路徑,幫我梳理出了媒體操盤的兩條思路,一條是集體狂歡式的媒體消費,一條是以人格為載體的內容傳播。
9.IP的核心是價值觀,而價值觀是由人格體現的。
10.內容不一定有好的商業模式,但是內容一定是這個時代獲取用戶效率最高的方式。
11.傳統媒體的人往往經過專業的內容訓練和實踐,培養出了很好的“內容感”,如果能再加上互聯網的磨礪,經年累月的內容積累和對新時代用戶需求的關照,媒體人往往更懂得IP打造的定位、策劃、產品化和傳播方式——他們往往更懂得人性。
12.各種影響力變現,黎瑞剛、羅振宇、吳曉波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互聯網具有標志性意義的符號。
13.很多傳統媒體人把握住了內容創業的紅利,核心就在于他們在用自己動的那套操作,在互聯網上和不懂內容的新媒體編輯拼,這其實是“降級”的戰爭,一般的小編怎么拼的過?都是在做知識產品,無數互聯網小編,和羅振宇這種十幾年的媒體人,你說哪個更懂內容的交付和熱點的傳播?
14.有時候非常感慨,每當時代轉軌,世界都需要媒體和媒體人。你經常會在這些潮流的尖端,發現媒體和記者的影子。如果你稍微研究一下中美新聞史,就能發現偉大領袖在起勢的時候,要么在辦報紙寫社論,要么在通過廣播和電視做重要講話。
15.你需要通過自己的有效信息獲取,形成清晰的認知和思路,和他們進行有效交流,更好的是為他們提供驚喜和價值,才能形成真正的接近。
16.別害怕自己的學習會是無用功,好學生永遠能到一次舉手交流的機會。注意力是有吸引力的,你的認知完全又可能成為你的有效社交資本。
17.對于做內容的人來說,需要補足的互聯網思維就是產品和技術思維,因為是新時代通往用戶的媒介。
18.因為內容的交付,對于這個時代而言,需要適應各類新興的媒介。這個時代互聯網潮流、知識付費產品,不就是上個時代的報紙、廣播和電視么?
19.一句話總結,整個內容行業正在經歷傳媒、教育和出版業的重構,互聯網已經連接了所有人,組織和組織之間,廣告和內容之間,知識和娛樂之間的界限都已經非常難界定。
我將追隨糖總總,以及文章里提到的媒體人,讓自己快速理解傳媒業。#倒數day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