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親愛的大朋友、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親子時間管理課程135期學員小?,坐標北京海淀,三個標簽:高校教師在讀博士、一兒一女倆孩媽、終身成長踐行者。因為在踐行營中認領了“學習官”這一職責,今后的90天里將為大家推薦一些親子關系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圖書。這是第二周,本周推薦書目為《窗邊的小豆豆》。
為了保障我的圖書推薦更加科學和理性,避免因為個人的好惡誤導大家,在進行圖書推薦前,我會搜索各種資料查詢圖書內容和評價。在準備這份推薦內容之前,我花了兩個番茄鐘時間在網絡上查詢圖書的相關評論,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是高度評價。許多人在童年時讀過這本書,自己成為爸爸媽媽后帶著孩子一起讀。如果只是想要獲取關于這本書的內容介紹,大家可以直接百度搜索書名,可以獲取無數的讀后感和推薦評論。因此本次推薦我不打算重復內容,僅就閱讀方法做個介紹。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作家、主持人黑柳徹子,首次出版于1981年。該書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后,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學園里親切、隨和的教學方式使這里的孩子們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2003年翻譯引入中國后,這本書十幾年高居銷售榜前列,掀起了一股講述”小豆豆的故事”的潮流。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 在知網上甚至有十幾篇以《窗邊的小豆豆》為主題的核心論文。
我查閱了我的采購目錄,當年的第一次購書在當當,2012年。女兒剛滿5周歲。當時已經是有了兩年多幼兒園”園齡“的她,還是經常會在早晨吵鬧”不要去幼兒園“。一方面我與老師溝通在幼兒園發生了什么事情、是什么影響了孩子的情緒;另一方面向老師們、身邊的其他媽媽們尋求幫助。忘記了是誰推薦給我這本書,立即購買回家。迫不及待的我快速地讀了幾個故事,很快這本書就深深地迷住了我。調皮可愛、充滿好奇心的小豆豆,有愛有智慧的豆豆媽媽,還有那個讓無數孩子熱愛的小林校長。很多年,我都把這本書當做”紀實文學“來讀,我覺得那就是黑柳徹子童年的真實經歷,這世界上就該有這樣一個美好的”巴學園“。最后一個故事,巴學園消失了,我甚至會深深地傷心。
自己讀完后,我發現里頭的每一個故事都適合讀給女兒聽。于是,和女兒商量,每晚的睡前時光讀一個故事。于是,每天的晚上,母女倆依偎在一起,由女兒先讀題目,然后說:”媽媽,該你啦!“我試著用小豆豆的語氣去講故事,指著書上一行行字讀給女兒聽(這個方法可以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里查看)。有時候女兒會打斷我問”為什么會這樣?“、”什么叫小兒麻痹癥?“、”她不嫌臭嗎?“……有時候是我停下來講給女兒,“妞,我們吃飯的時候也要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好不好?”……這本書里,有的故事短,很快就讀完,妞會覺得不盡興,要求我再讀一個。有時候故事很長,我讀得口干舌燥,而小丫頭聽得饒有興致,一個故事不結束是“絕不會放過媽媽”的。
就這樣,幾十個故事一點點輸入進了孩子的頭腦。她對于巴學園無限向往,也希望擁有巴學園那樣的電車教室,關鍵想要一個”懂孩子的校長“。我們在客廳搭了帳篷,妞鉆進鉆出,假裝像小豆豆他們一樣”露營“;夏天雨后我會允許她踩泥坑玩泥巴,有什么呢,回家洗干凈了就是了;“請孩子們穿上最差的衣服到學校來吧”,我會告訴妞穿衣服首選舒適方便,漂亮是次要的……
親子閱讀絕不是單純為了滿足孩子聽故事的渴望。更是親子關系的良性互動——共同讀書可以給孩子輸入大量的“物料”,與孩子的溝通因此可以“一鍵直達”。許多道理,甚至三觀的培養,就在一次又一次共同讀書的過程中碰撞、輸入、吸收。父母因為閱讀也會有機會反省、內觀,了解孩子的想法,回到孩子的世界。
我的女兒快13歲了,已經不再需要像小時候那樣我給她閱讀了。我甚至會有點懷念那個時候。近期,我開始陪她背詩,我們倆一起沉浸在古詩文的意境中,李白的豪邁、辛棄疾的熱血、李清照的凄婉......我又找回了小時候給她讀書那種母女共讀的感覺啦!
《窗邊的小豆豆》就是這樣一本最適合親子共讀的書,是的,最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