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半年,站好罕臺新教育實驗小學最后一班崗。
2016下半年,和兄弟姐妹們一道開辟運城國際學校和晨山學校雙語部。
貫穿一年始終,以及塞北江南的,是全人之美課程。自2006年以來,吾道一以貫之,無論外顯上有多少千變萬化,其核心就是全人之美課程:一個簡潔的綱領,它本身也是在歲月中日益清晰地顯現出來的;而實現它的課程,已經走過的十年還遠遠不夠,它們將在歲月中由更多的創造者前來展開。
這樣的課程,對罕臺來說太洋氣、太奢侈、太前衛;對今天的運城國際和晨山雙語也許剛剛好。
我相信,2016開始,南明教育團隊和全人之美課程才剛剛迎來了自己的“初春”。
但奇怪的是,站在一年的尾巴上,我居然記不起罕臺的模樣,記不起從毛烏素和庫布其沙漠吹來的風,記不起校園里越開越盛的桃花、杏花、海棠、榆葉梅……只記得鄂爾多斯高原湛藍的天空,純凈到一無所有,或者使人忘記了所有。
2016年末,在源創圖書和二十一世紀教育研究院剛剛聯袂出版的《為生活重塑教育》一書里,已經畫上句號的罕臺新教育小學的案例被放在首例鄭重介紹。這是對新教育研究中心或曰南明教育團隊在罕臺銀德爾六年創造和堅守的表彰,但我個人認為,一切表揚都未免“過譽”,能被表揚的,也許只有我們的真誠,以及“那年”才有的純粹。
應該由衷地感謝東勝教育的領導和同事,因為相聚和分離都在計劃中,所以是大家的寬容,才能讓我在準備撤離的同時,有足夠時間與精力運籌團隊的下一步。
而和老聶、郭校、張總的合作,更像是戰友間信任的延伸與加深,一切是那么地“自然而然”。我知道經歷幾番人為的波折,南明教育團隊在2016的轉折點上,并沒有人們想像中那么強大,全人之美課程又完全仰賴于人才,以及有天賦者在團隊中的共同生活。所以我們并不完美,更談不上抵達教育的巔峰,但歲月讓偶遇者成為相互編織者,讓相互編織者成為一個更深層面的共同體。這不是用感謝或者感恩等詞語可以表達的,這是命運的相互托付,我唯祈愿:不負歲月,不負初心,不負相知。
2016下半年,兩所全新的南明系高端學校啟動。運城國際學校仰賴十年來老聶、新教育研究中心的影響力,仰賴江子兄及諸兄弟姐妹們的名望與才氣,第一季就招收三百多學生,全人之美課程全面啟動,新的人才再度匯聚。晨山學校雙語部原只計劃招收一年級一個班,十來個孩子。結果開學時已經是一、三、五各一間教室,三十多學生,而到學期末,人數已經超過五十——沒有化一分錢作廣告,不是因為錢的原因,而是因為原則,因為脾性;沒有虛假華麗的詞語,不再作任何無法保證的承諾,只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課程,相信自己的真誠,用這些來靜靜地召喚“尺碼相近者”。這里,有陳美麗等人的創造與堅守,更有曉莎等朋友的信任、關心與幫助——尤其是家長們,我曾由衷地感慨,我們是共同的“創業者”、“投資人”、“合伙人”。
年歲讓我知道一個殘酷的事實:完美是永不存在的。南明教育與全人之美亦然。但比完美更迷人的是成長,是成長之美。盛極而衰,繁華之后就是凋零,而成長則是保留自身于嬰孩狀態,于萌芽和青蔥狀態。至少今天我們還未失初心,還走在開端上,還守得住自己。
未來,它會在什么時候喪失?
這需要一種道德的智慧,讓禪宗的空而不執,讓道家的無為逍遙,讓儒家的參贊天地合為一體,而不斤斤計較于點滴得失,尤其是尊重金錢及其規則的同時,不被它所左右,所迷惑,所擺布。
永遠要既有一種“永不言棄”的決心,又有一種“隨時可以放手”的逍遙,而且明白二者并不矛盾沖突,僅僅是一物之兩面,那么就可以開始參與這一場游戲了。
2016年發生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有些非常私人,甚至不能付諸文字。
2016,我打破了“隱居”狀態,應朋友們的邀請,參加了一些講學和公開課活動。這是一件很古怪的事,因為我自己也說不清它究竟意味著什么。最充分的理由是我想瞧瞧十年過去了,今日的英雄們把教育帶向了何處,全人之美課程,能不能從中汲取靈感。也許吧。
2016,女兒上了大學。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是一部活的教育學,干如云的成長亦然。得得失失本就是生命之必需,但一切又言之過早。在現在和未來,她能否幸福,能否保有靈感與創造,愿意一生成長,這些固然與遭遇密切相關,但童年和少年是否埋下了種子,是否品嘗過如是成長的快樂,這才是根本。我相信歲月,而且不帶任何成功學的偏見與急迫。
2016,杭州扶蘇教育咨詢有限公司成立,目前露面的只是“永無島閱讀館”,這是馬玲領銜的新的開辟,我反復叮嚀的僅僅是:“無論成敗,不失初心;只要品質,不求利潤;用心書寫,不作喧嘩。”如果它發展得很成功,這是因為馬玲的能量一直為我們所欽服;如果它發展得有些坎坷和波折,這才是常態,這才是我所預見的——我要的是歲月深處的那個事物,那些敘事。
2016最快樂的事,乃是有緣者、有才者、有大能者重新慢慢匯聚于朝向“南冥天池”的征途。從網師來了謨禎、如一、紛飛等人,從“北京敘事”來了一大批能人,還有不少值得寄予希望的應屆畢業生,以及在社會上“流浪”多年終于遭遇南明如回到家園的浪子們。這一年聘任冷莉莉和馬輝為首批全人之美課程的首席教師,我內心一直很清楚,這個課程系統需要二三十位這樣的天才加勤奮者才能真正抵達它的高度,這僅僅是一個開端,而開端總是最美好的。
每個人的成長其實都以痛苦為營養,以虛無為背景。我如是,眾兄弟姐妹亦如是。這一年,成就的背后依然是大家的顛沛和掙扎,每一家有每一家的事故,每一人有每一人的苦處。歲月是什么?生命是什么?就是這淤泥里能綻放出蓮花的神奇。我不諱言2016依然是樂少苦多,充滿勞績,但我不愿渲染這苦痛和勞績,而更愿意如是宣告:然而,我們詩意地棲居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