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象里,我的小學時代是無比幸福的。
和大多數的農村孩子一樣,父母外出打工賺錢,我是被奶奶帶大的。奶奶沒有接受過教育,但是她深知讀書的重要性,也特別能理解讀書的辛苦,所以每次都給我創造最好的學習條件。
由于農村師資缺乏的原因,我的小學六年分別在兩所小學讀完,分為小學低部和高部。前三年是在我們鄉里集市旁邊的小學上的,離家有三四里路的樣子。依然記得學校的左側有一家包子鋪,在那里我度過了很多個寒冷的早晨。
有一年冬天,家里蓋新房,家里來不及準備早餐我就得走路去上學了,往往這時候奶奶會往我兜里塞一元錢,讓我去學校旁邊買兩個包子或者一張油餅吃。我習慣一個人走在結伴去上學的隊伍最后面,也喜歡觀察路邊的一切,有時候會一個人蹦蹦跳跳。可能是過于活潑的性格,每次都會把錢掉在去學校的沿途路上。而之后的路程,每邁下一步都滿懷愧疚,直到學校門口。
這時候聞見了包子鋪漂來的香氣,早已饑腸轆轆的肚子這時候開始“咕咕”叫了。我探頭探腦地在包子鋪門口看著蒸籠上熱氣騰騰的包子和鍋里翻滾不已的餃子,老板大概是看到了我的舉動,于是在鍋里加了一份餃子下去,煮好之后放在一旁的桌上,喊我進店坐下吃完這碗餃子。
吃完之后,我告訴她說:“伯母,我帶來的錢掉在半路了,能不能明天再給”。
她笑著說:“沒事,什么時候想吃,就直接過來吧”。
就這樣,我們形成了一種無形中的默契,每次我在包子鋪門口逗留的時候,那里永遠會有一份剛煮好的早餐等著我。
這種窘迫的局面,直到在小學低部的最后一年才得以改變。那一年,我們村里有大人提議給我們所有上學的小孩子承包一輛接送我們上下學的“校車”。所謂的“校車”,就是一輛銀色的五菱宏光,村里的一個叔叔當司機。乘車的方式讓我去學校的時間大大縮短,我也有足夠的時間在家里吃早餐了。
從那以后,上學途中的風景就只有上車點的那顆老邁的柚子樹和下車點校園里的乒乓球臺。而門口的包子鋪,也不知道何時搬走了,老板娘也轉行開起了小商店。
印象中的包子鋪,隨著時間,慢慢消失在我的記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