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本家一個爺爺去世了,按照農村的風俗要回去奔喪,媽媽上午聽到這個消息中午吃過午飯就回去了。由于老婆下午要參加比賽,孩子沒有人帶,所以我就沒有當天回去,但是周日一早就趕回去了。
自己回去的原因不是跟去世的老人家有多深的感情,而是一方面為了還債似的(人情債),我奶奶去世的時候人家兄弟幾個一直在忙前忙后幫忙,到了人家都有事的時候我們理應及時趕到。另一方面是面子在作祟,不回去害怕被人指指點點,我們是一個家族的,別人家都去了我們不到場不喝規矩。第三個方面是盡義務,家族義務,我們都是一個姓,舊時留下的規矩一直還在,哪家有事其他家都要相互幫忙。
對于這種農村家族內部這種團結,我是這么看的,首先這是舊時封建社會留下的規矩,舊時我們的姓氏在當地是少數,在那樣的環境下,不由得我們不團結,只有相互幫襯才能為自己爭取到更大的生存機會和生存空間。而在當今社會,這方面的需求已經不存在了,不需要一個種姓聯合起來謀求更多的利益。其次對于自己家族內部來講,這種團結能夠加強封建家族長輩的地位,輩分越大越受尊敬,這個現在仍然存在,不過在逐漸弱化。
每年年初一,我們一大家族的男性都要聚在一起拜年飲酒,經常喝得朦盯大醉,現在整個村里就只有我們一個家族在這個方面堅持的最好,大家都引以為傲。其實現在這些只是流于形式,只體現紅白事和過年。雖然沒有了爭取利益的需要,但是相互幫助并且很有面子的需要在農村那樣的環境里還是存在的,我想等我們這一輩和我們的后輩在這個方面肯定不會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我回去之后只是簡單的送了個中午湯,等于只是露了個面,這就夠了,大家都不會說我什么。我只是覺得自己應該去盡一盡義務,還一還人情。更多是流于形式,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