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標題
《我在簡書寫了10萬字,終于獲得50個喜歡》
嘗試一下標題黨,沒想到還有點效果。但是看到很多簡友在看,我撤銷了投稿,不用別人看了,自己寫的自己看著玩的。
但標題黨余威不減,干脆改了標題。
以下原文:
這是一篇自我剖析的文章,如標題。正所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此時極有必要好好分析,為什么別人能做到上千上萬的閱讀量,甚至幾百條評論幾百個贊賞?
而我的文章沒有人看,沒有人喜歡。
先看看我的字數和喜歡數——見標題,再來看看其他作者,比如下面這位,我只能假裝自己內心毫無波動
此時此刻,沒精力吟詩一首,只想唱歌一首
我們不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
言歸正傳,既然是自我剖析,那就有必要對自己展開多維度靈魂拷問,按一般順序先拋出問題,再圍繞問題挖掘原因,針對原因單獨設計解決辦法。全文的節奏大概就是這樣了。
——既然寫,先搞清楚為什么寫?
忍不住笑出來,剛才搜索到另一篇文章,作者講到一個人為什么要寫作,其一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其二是貢獻社會的需求。
那我為什么要寫文章,在此之前我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只是單純想寫下我的每一次想法,得到些微成就感,也算自娛自樂。
有一次我翻出以前的文章來看,有一個深刻感受是,原來我也可以寫挺好的文字,但是過了這么久如果你讓我今天寫,卻好像寫不出了。
驚訝之下,我覺得更應該把當下想法形成文字,謹防自己江郎才盡!
后來無奈認清現實,本來談不上是一個有才華的人,哪來的才盡之說呢?唉。。。
我喜歡和菜頭,他有次談寫作說了一句特別觸動我的話。這句話深深撫慰了那個在寫作上搖擺不定的我,給了我很大的鼓舞。
一個寫作的人不在于他的文章能流芳百世,而在于讓人們了解他的思想。
借由這個觀點,不管現在有沒有人愿意了解我的思想,但至少我先寫下來,如若某天有人愿意了解愿意看,那就可以馬上看到了。
寫文字和說話是表達觀點的兩種方式,但是我,真的更喜歡文字。
作者和作家也是有區別的。
作者更多的是表達自己、針砭時弊,或者全稱叫創作者,只要創作出東西來就可以叫作者。
但作家卻心懷天下世界,站在或宏觀或微觀的角度,在文學藝術領域有研究和創作能力,一個人能被稱為作家,那么這個人是被讀者寄予的榮譽稱號了。
人人都可以是作者,但卻不能自詡為作家。所以先成為一個作者吧。
——怎么看別人的文章?
目前看文章主要方式是微信公號為主、微博次之、簡書最少,此處文章是指千字左右的文章,不包含有完整體系的書目。
公眾號經過嚴格篩選,標題黨不會再干擾我的視線,文章類型也確定穩固下來,確保每一篇文章都有收獲。
簡書文章,我會專門看首頁或30天熱門?;蛘咭罁喿x量和評論喜歡量隨機篩選,但這樣也有可能看錯。比如有的文章可能是依靠標題黨獲取了高閱讀量,也可能對胃口的好文章卻不小心珠玉蒙塵。
不管怎樣,互聯網時代下的信息早已呈指數級爆炸,再也不是過去那個不知道看什么的時代了,但我們人類的時間卻沒有拉長,仍然是一天24小時。
此時的我們看文章非常需要形成自己的篩選標準,更高效地去糟粕取精華。點開文章用很短時間確認文章是否能吸引我、帶給我價值,然后可以收藏可以詳讀。
不用覺得這樣做顯得太功利缺乏情趣,因人而異靈活處之,萬一你需要休閑娛樂,也可以閱讀所謂的爆款,跟隨大流,也并無不可。
——別人怎么看待寫我的文章?
很難看嗎,不好看嗎?我沒有采訪統計過,無從判斷。
但從閱讀量和喜歡點贊量,大概說明了問題,他們不喜歡。
我不知道現在的讀者們喜歡什么,總是隨了自己心意寫,要在萬千讀者群體中碰撞出火花,大概也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我不會專門為了迎合他人而寫,即使我知道大家的喜好也不會,因為現在我已經很清楚我寫作的原因,并不是取悅他人。
我從沒有做推廣營銷,即使周圍親近的朋友,也沒幾個人知道我在寫字,我只是默默地寫完發布在簡書。
就像我種了很多莊稼,瓜果蔬菜都有,但是我不說只是自產自銷,不足為外人道。所以尷尬的結局就無法避免吧。
——我怎么寫我的文章?
我不知道爆款文章有幾大要素,沒有認真給文章列提綱做布局,我沒有參加過寫作訓練營,沒有統計分析過文章主題或受眾是哪些,不太專門用修辭手法而是慣用最樸實的文字表達,沒有精心給文章配上精美的圖片或表情。
我沒聽說過什么好玩的故事,周圍也沒有一幫有酒有故事的朋友親戚,暫時也開不出那么大的腦洞,我記性差沒法快速想起誰誰說過什么名言,我甚至沒有好好看過別人寫出的爆款,那么多十萬加啊。
我寫文章就是現在這樣,突然想到了就開始寫,能寫多少算多少,寫不出來就停下。
有些可能近乎流水賬,有時候還算能寫一兩個看似優雅的句子,自己再默默品嘗一番。
曾經向別人形容過我的文章,最恰當莫過于“平淡如水”這四個字。
從來也做不到辭藻華麗或真摯感人,我學過那些名句,摘抄過背誦過,結果寫字的時候仍然需要搜索確認一遍。
有時候也會懷疑照著這個寫法,能有提升嗎?
寫作和閱讀,都能影響一個人的寫作水平,但到底影響多少,這個問題不好說。
寫作也可以通過專項訓練達到提升水平的目的,但是訓練的方式和結果如何,這個問題也不好說。
既然如此,書就繼續照常讀下去,文字也這么寫下去。
繼續相信積跬步至千里吧,繼續期待總有一天吧。
畢竟未來的事情,誰能說得準,是不是。
——我希望我的文章未來會怎樣?
我們人類的祖先幾千年前就開始創作,他們把想法刻在石頭上,一部分石頭灰飛煙滅,這讓我們一無所知。
另一部分幸運的會變成化石留存至今,挖出來的那部分被視若珍寶,挖不出來的那部分永遠無從得知。
以前的作者用筆墨紙硯寫,但滄海桑田就會損毀,難以長久保存也不方便傳播。
后來發明了印刷術,能支持大規模傳播了,傳播開去就能代代流傳后世。
有時候忍不住感嘆,我們現如今能讀到的前人作品,這些文字都曾跨越千年光陰,渡過戰火紛飛,走過天災人禍,哪一項都足以讓它們永永遠遠地消逝。但它們最終,還是來到我們面前了。
你捧在手里,看在眼里,透過視網膜,經神經遞質傳遞到腦海里,觸動到心底里。
說起來矯情,但真的,若是你曾經讀過的文字,讓你潸然淚下,讓你忍俊不禁,讓你愁思暗生,讓你感慨萬千,你便也知道此話不假。
我有個想法,有生之年出本書。
可能無法成為暢銷書,但我想象著這件事情挺美好,這個世界上曾經有我這樣一個人,留下過些許想法寫成文字。
多年后有另外一個人讀到這些想法,TA不認識我,我未見過TA,但是通過這些文字的連接,我們就不再是這個宇宙中一個個孤獨的個體了。
我忍不住為這樣一個想法感到迷之興奮。
——思考一下如何提高閱讀量?
當然,思考這個問題是有前提的,如果你想要提高閱讀量,才需要這樣做。
簡書文章的數據統計分為閱讀量、喜歡數、評論數、贊賞數。一次點擊增加一次閱讀量,閱讀后可能的用戶行為有喜歡、評論、贊賞和收藏,只有收藏是不被作者知道的秘密操作。
喜歡的前提是讀者認為文章寫得好,值得鼓勵,評論的前提是讀者已產生共鳴想與作者或其他讀者有更多交流,贊賞的前提肯定是最深度的喜歡,必須用金錢鼓勵作者以感謝對方給自己帶來了心靈快慰。
第一,分析總結爆款的共同點,簡書已有大量爆款文章,或者其他自媒體也可,分析標題、文章布局、內容類型、語法用詞,先嘗試去模仿他們。
第二,打造一個讓人有點擊欲的標題。標題黨是可取的,但千萬別做缺乏智商的標題黨,可以先參考公眾號10萬+的那些文章標題。
第三,按照規范的行文方式來寫,比如先列主題、框架、再豐滿內容。
——我寫文章吃了什么虧?
吃了職業病的大虧!因我的日常職業也會需要寫文檔,這種文檔要求用語官方,用詞精準,簡練明了,邏輯分明。按照這種規則寫來的文章顯得嚴肅無趣,缺乏真實感情和溫度,這是工作需要,只得如此。
文章本就有多種類型,出于不同目的要采用不同類型,也難以苛責。
例如議論文要從一個話題的不同角度多層面分析議論,寫故事要塑造人物要寫出情景,而我喜歡的好文章是易讀的、產生讀者共鳴的、有情緒有血肉的。
這條路其實還挺長,但一步步走下去,總算也有進步。
——結語
千古風流人物,各領風騷數百年。而簡書上的我這位,且行之,且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