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四
去農村親戚家,老人從廚房里堆滿笑走出來,年輕人放下手機泡茶端零嘴兒。
而應該在外面跑來跑去的孩子,全擠在一起拿著手機無師自通地玩游戲。
這是誰都嘆氣誰都似乎改變不了的現狀。
老人們還在堅守自己的戰場,不管多難多累,都好酒好菜好態度地招待拜年客。他們邊埋怨年輕一代不懂事,邊盡自己的一份力希望幫兒子兒媳一把。
年輕人過年回家,蹭吃蹭喝一點兒也不會內疚,能端茶送水的已經是孝子賢孫了。
孩子不再是屋前房后的跑著找不到人,反而常常被大人往門外趕,很難能趕出去,趕出去幾秒鐘又回來了。原因就是因為家有手機。
很少有人關心老人的操勞和想法 。
偶爾談談年輕人是就是應該多承擔一些責任。可是,一刷抖音,出現一個一歲的孩子在家人的幫助下,摁手印接受爺爺饋贈的大別墅。于是,年輕人開始感嘆自己命不好。
倒是孩子得到很多的關注,例如逮住一個老師或者家里孩子有出息的就問怎樣把孩子教育好。方法確實知道不少,不持之以恒地去做能有改變嗎?
要知道游戲可是秒秒更新的。
以前老人幾乎不拿手機,沒有年輕人的承歡膝前,就看電視。后來各種小視頻的出現,竟然讓大量老人看上了癮。照顧孫子孫女時,也會用給手機玩會兒這一招兒。
年輕人在一起吃飯玩耍也是網聊刷頻不斷,何況,現在哪個單位不是微信工作群一大堆?不看手機你就另類了。
孩子在這樣的影響下,當然會覺得手機實在太好玩了。況且手機確實好玩。還有,你有幾個腦袋應付完成老師布置的打卡任務?有時候,就真的把手機給了孩子。
孩子是在完成學習任務還是在玩游戲 只有他自己知道。
據我觀察,杜絕孩子接觸手機和游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像大家都知道走路好,但有幾個人出行不是首選坐車?
據說印刷術剛出現很多人是反對的,比如蘇軾就擔心書籍普及大家就不好好讀了。
據說照相機最開始出現,人們都不敢拍照,怕把魂勾拍走了。
手機的更新換代肯定是社會的進步,只是怎么使用它,讓它更好地為我們服務,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
在找方法的過程中,肯定有一部分人成為試驗品甚至犧牲品。這個也是人類進化史的真相。
今天親戚家幾個小學的孩子怎么也不出門。我說:“不需要這樣吼叫啊,你只需要把你活動的地方放在室外就行。”
于是我們出門挖地菜,又在院子里聊天。
四個孩子不知什么時候也跑了出來,連回家吃飯還是家長找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