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并沒有生活在伊甸園里,乃是生活在了一個對錯,善惡,好壞,光暗碰撞的世界里。沖突,對于身有瑕疵的人類來說,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情。即使是在甜蜜的愛情里,你也無法阻止突如其來的情緒,因為有時,我的感受比愛更重要。
圣經里的愛情觀與現實有著云泥之別,現實是,“因為愛,就要鍥而不舍”。而圣經里卻說,“因為愛,所以靜默等待”。(參:不要驚動、不要叫醒我所親愛的,等他自己情愿。 ------雅歌 2:7 ) 現實中的愛情不可缺少“我的感受”,圣經中的愛情不可缺少“上帝的感受”。“我”是一個十足的矛盾體,有時愛的刻苦銘心,有時愛的淡然處之。而最美的愛情應該是在上帝的時間里相遇,在上帝的旨意里相愛,因為他(上帝)若應許便永不更改。
真實故事:
在保加利亞的首都索菲亞有一座巴爾干半島最大的教堂,名為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在這里有一位叫瑪利亞的敲鐘女,每天早上她都會走向鐘樓的旋轉樓梯,沿著狹窄的通道登上220個石階,準時在索菲亞城市最高點敲響鐘聲。35年風雨無阻,她用一生最美的年華侍奉著主,用鐘聲呼吁著人們靈魂覺醒。
關于愛情,她從未渴求而是安靜在上帝面前,那種安靜是出于信任與交托。有一天,教堂的唱詩班里來了一位新的領唱,那是一位來自德國的年輕男孩。他那美麗的嗓音,深邃的面孔,對上帝的熱愛與信仰的虔誠深深地吸引著這位46歲的敲鐘女。從那天起除了敲鐘,瑪利亞最開心的事,就是去看唱詩班排練。
她坐在最后一排的長椅上,看著,聽著,靜靜地等候著。那個男孩是那么地耀眼,喜歡他的女孩能排滿整條街。這位46歲的老姑娘,她偷偷地看著他,心里充滿了愛意,卻不敢向前一步,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禱等候。
然而瑪利亞不知道的是,在她每一次轉身的瞬間,他也在關注著她。終于有一天,瑪利亞又一次坐在遠處的椅子上,靜靜地觀看唱詩班排練完,這時候,男子直徑向她走過來主動做了自我介紹:“您好,我是來自德國阿沙芬堡的唱詩班領唱…能一起聊聊天么?”我想世界上最令人興奮的事莫過于禱告有了回應吧!
又一天,他捧著花走進教堂對她說:“親愛的,我們結婚吧….”他們在相遇,相識、相愛的教堂里舉行了浪漫的教堂婚禮,并當眾宣讀了盟約誓言:“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開….”那一刻,瑪利亞流下了無比幸福的淚水。從那以后她敲鐘,他唱詩,幸福簡簡單單。
直到2004年,丈夫安息主懷了。瑪利亞仍舊留在了教堂里敲鐘,又是十五年。瑪利亞在這座教堂里度過了半個世紀,這里給了她生命,愛情,信仰。90歲的她,在寒風刺骨的教堂鐘樓上,戴上耳塞,用盡力氣,準點在那一刻敲響大鐘,那悅耳的鐘聲,宛如天籟之音也藏著一位老人無盡的思念和深沉的愛,下次若你路過某座教堂的話請細心聆聽上面的鐘聲吧!因為那是敲鐘人用盡一生,在耐心等候著上帝的時間,因為那里面藏著一個人,用一生演奏的最美樂章。
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我指著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囑咐你們:不要驚動、不要叫醒我所親愛的,等他自己情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雅歌 2:7
關注使徒DISCIPLE 公眾號瀏覽更多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