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暖霏
每個家庭都有其不同的教育孩子的方式,而在旁人看來我爸教育我們的方式都到了近乎于“冷血”的地步了。起初我也常常在老爸的行為中感到心酸,有時還會禁不住問自己是不是我哪里做得讓老爸不滿意了,竟會讓他把什么事都做得那樣分明。
在我還讀書的時候哥哥早已出去社會混了好幾年,每次過年回家都沒什么錢,有時候出去工作的車費都要向家里要。那時候我剛好放假在家,聽到哥哥弱弱地向老爸借錢出去打工。只見老爸深吸了一口煙,吐出的煙霧繚繞在他的周圍,說:“你的人生我們只負責到你滿十八歲,十八歲之后你要靠自己養活自己。還在讀書的,我們會一直供到讀完書為止。這次給你一千,以后別管我們伸手要錢。”看,就是這么冷血,這么無情。那時的哥哥也有二十二歲了,我還在讀高中,看著哥哥一言不發地低著頭我開始有點同情他,覺得爸爸說的話太傷人,但對于他的觀點我卻又是打心底里的贊同。
老爸也是年過半百的人了,近兩年來身體有恙,去年過年之前托我在我所在工作的城市帶些藥回來,這當然沒問題了。回家之前我順便買了幾件衣服和鞋子帶回去,他們都很開心的試了一遍。我把買來的藥遞給了老爸,老爸平靜地問了句:“多少錢一盒?”“五百塊,里面的藥材都是很貴的那種。”其實我買的時候要了八百,想讓父母不那么心疼所以只說了五百。“這么貴。”“貴也要買呀,為了身體著想。”于是老爸二話沒說就從口袋拿出了五百塊錢給我,“拿著。”“不用,你收回去吧。”老爸依然一臉平靜地的重復著說:“拿著。”那一刻我很驚訝,心里酸了一下接過他手里的錢。
我們那邊有回家一次都會帶些禮物的習慣,那一次我沒買,直接給了錢爸媽。老媽收了,還順帶夸了我幾句,到了老爸那里一如以前一樣把錢推回了給我沒收。老爸是一家之主,對待我們總是很嚴肅,因此我們都不敢和他頂嘴,我黯然神傷地把錢拿了回來。
幾天之后,只有我和老媽、弟弟在家,說到老爸時,我皺了皺眉急迫的說出了我的想法:“媽,老爸是不是嫌我一千塊錢給的太少了。”老媽笑了笑說:“哪會嫌棄,高興還來不及呢。你爸呀,知道你剛出來工作不久,女孩子不容易,要多為自己的未來著想。有了積蓄才不會做什么都要靠別人,你爸想的遠著呢。至于我收了,那是我們知道你的孝心。”那時我差點就淚目了,老爸總是這樣愛的無聲無息。
老媽轉頭看著弟弟說到:“阿林,你姐每一次回來都帶好東西給你,過年又是買衣服買鞋子的。你要記住姐姐對你的好,以后發達了可要懂得報答你姐。世上沒有這么多本來就應該,只有情感、道德和感恩。”
“嗯,知道了。”
其實,老媽的這些話何嘗不是說給我聽的。
后來在和舍友說到家庭這方面時,我把這些告訴了她。她一臉驚訝地說:“感覺你家人都好冷漠,做什么都分得這么清楚。”
? 是啊,以前我何嘗不是這么認為。但看到《歡樂頌》里的樊勝美一家子,那個無數次向自己妹妹勒索的哥哥和那個總是感情綁架她的媽媽的時候,我更加的覺得老爸是多么的正確。后來想想其實我一直以來都是很贊同老爸的教育方式,從小就給我們灌輸靠自己雙手養活自己,沒有人會一直幫你到老,只要有手有腳就不應該處處想著依賴別人的道理,而他也一直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