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原創
早上迷迷糊糊醒來,睜開眼看了看表,七點整。心里有個聲音對自己說,還早還早,再瞇會兒。再次睜眼已然7點46分了,起床洗漱完,然后下樓買了早餐,一個胡蘿卜肉包一個白面饅頭外加一杯豆漿。邊走邊吃又回到宿舍,因為晚上要講文獻,雖然已完整看過一遍,好多地方還不是很通透,需要把思路再理一遍,有些慌了。全情投入要事第一,不知不覺校廣播的聲音飄進耳朵里,呀,這么快就中午了呀!于是把自己整理的15頁草稿微信傳給新印相打印,交易成功后準備吃完飯就過去圖書館直接在自助機上打印出來。天氣很好,把一大早曬的被子和枕頭收回到小床上整理好,然后就出發了。
好久沒來清真食堂了,因為剛放學人多,這里離教學樓比較遠,這個點去的人會比較少,所以為避免買飯排很長的隊我就選擇了到這里吃。打好兩個菜2兩飯,居然才4塊9毛錢!好生便宜,嘗了嘗,味道還不錯。陸續來了一堆人,呀,不好,吃到一半右邊來了一女孩,嘰嘰喳喳跟坐我左邊的一桌4個男生聊嗨了,原來他們是一個實驗室的,籃球賽正打的火熱,午飯前剛好比完一場,于是他們討論開比賽過程中的種種精彩,有時還夾雜著對一些失誤的遺憾……而我坐的位置恰恰夾在他們中間。喜歡安靜獨處的我一臉黑線,只想著趕緊把飯吃完走人,因為中途撤離畢竟不太禮貌。
吃完飯突然擔心投影儀轉接線忘了塞進書包,以確定有沒有必要再折回寢室一趟。往書包里翻了翻,發現沒忘記,于是徑直往圖書館的方向走去。路上還碰到了室友和她男朋友,簡單地打過招呼后繼續往前走,回頭想剛打招呼時候挺匆忙的,竟無意忽略了她男朋友。我在慌什么,何必這么匆忙?
想著想著就到了,打印的自助機一共2臺,都壞了,一臺顯示正在打印卻沒有東西出來,另一臺顯示打印紙卡頓。于是我只好又折到四教,打印好后重新回到圖書館。
在圖書館咖啡長廊的窗邊坐下,插好電源,打開電腦。過了一會兒,有些許困意襲來,看看表大概1點半,趴了一會,2點10分醒來,開始從頭回顧文獻并接著上午的內容繼續做PPT,3:30……4:50……哎呀,時間不夠啦……各種悔意襲來……腦海里的小人又開始打架啦,一個說“叫你不早做準備!”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一個說,“看現在效率多高,早開始能有這么高的效率嗎?”……最后的一張圖因為慌神來不及細想。……等我做好PPT,已經六點半都過了,趕緊去了趟衛生間,然后就直奔實驗樓會議室,我從219拿來鑰匙打開會議室的門,然后準備好投影儀,接好電源,調試好放映大小,一切就緒。師弟帶來一把龍眼,我吃了幾顆。
等大家都坐定,大約7點。我開始講文章。整體來說要點都講清楚了。很多不甚理解的細節通過討論思路變得越來越清晰,最后是完全想明白。這又一次驗證了李笑來老師講的,“教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我的整個文獻分享進行了1個半小時,反饋還不錯,只是我認為我還可以講得更好,所以暗暗下了“以終為始,為事情賦予意義,以及凡事早做準備”的決心。然后和大家聊了聊最近的感悟就離開了。
回來路上給家里打電話,爸爸給我的感覺總是憂心忡忡的,擔心這擔心那。還好我隨媽媽,比較樂觀,也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在夢澤園買了飯——那會兒已經餓過勁了,看到什么都不太想吃,最后只點了個酸辣包菜。想到9點李笑來老師在“一塊聽聽”公眾號有直播,于是放棄了在夢澤園吃完再回的想法,打包帶了回來。
李笑來老師這一次分享的是他的創作之路。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這些觀點我還需要消化,今天暫不討論。直播本來是1小時。我的理解速度跟不上,所以有的語音反復聽,有時候還回聽前面的語音,反反復復好幾遍,所以11:16才聽完整,筆記是記了,還需要記在腦子里,還需要運用和踐行,還需要再讀再全新理解。
忙完這些,沒有熱水供應了,好吧,只好用打來的開水瓶的熱水洗澡。
然后躺在床上用手機寫字到現在,啊,這就是我平凡的一天。“時間總在過后才顯得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