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擺渡人
? ? ? ? ? ? ? ----讀《擺渡人》有感
偶然間在書架上發現這本已經被好多人看過的書――克萊爾·麥克福爾的《擺渡人》。隨手翻了開始的幾頁,女主是15歲的女孩迪倫,她原本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單親女孩兒,因為思念父親,決定要去看望他,卻不料在途中遇到了突如其來的交通事故,還成為了唯一的罹難者。
我猜測故事情節如果按照這樣的發展,會有兩條路可走:第一,迪倫死后,父母因為索賠牽扯出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反映英國社會現實和人性本色,使得小說可以延續,這樣的話,擺渡人就很有可能是他們在最后意識到或者被人引領明白失去女兒才是最痛苦的,然后兩人和好。第二種就是迪倫沒有死,成了父母和好的擺渡人,然后一家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后面的情節則敘述一家人以后的生活。無論這兩種選擇哪一種發展,最后都會是一部反應社會現實的小說。
可作者就是厲害,就是不按常規出牌,在虛實交叉之間吊足了讀者胃口,讓我不得不滿懷期待的看完。
迪倫“死后”,她的靈魂走出了隧道,看到了崔斯坦,也在穿越荒原的途中知道自己已經死了,并且很安靜的接受了,也知道自己現在是一個靈魂,必須穿過荒原,躲開惡魔的吞噬,才能抵達靈魂的棲息地。而崔斯坦是她的靈魂擺渡人,她,也是崔斯坦萬千擺渡過的靈魂中的極普通的一個。
慢慢的,迪倫從一個原本必須受到保護、掙脫惡魔、穿過荒原、邁向靈魂棲息地的小女孩,原本應該抱怨命運的不公、對未來充滿恐懼的女孩,卻因為一場發自內心的愛,使她對自己的擺渡人崔斯坦的命運關懷,反而超出了對自己的關切。
而男主崔斯坦本身就是荒原上的擺渡人,保護、引領過無數的靈魂穿過了荒原,來到了靈魂的棲息地,當然偶爾也會有失敗的時候。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終點在哪里?他更不知道,為什么自己會有這樣的宿命?他甚至不知道,如何才能改變自己當下的命運安排。
從年齡與經歷來說,他是一個飽經滄桑、經歷豐富的人,見過了無數的靈魂引領,經歷了無數次的惡魔攻擊;內心早已波瀾不驚、心如止水;只是機械地、重復地穿過荒原。與其說他是一名擺渡人,不如說他是一個無可去處更為孤獨的靈魂。只是他已經完全習慣了宿命的安排。
在引導迪倫穿越荒原的時候,兩人不斷的交流。迪倫知道了崔斯坦的故事,慢慢了解他,信任他,依賴他,甚至最后愛上他。而崔斯坦也看到了迪倫與其他靈魂的不同,純潔、單純、善良、甚至一塵不染,真誠和勇敢,還帶有少女的羞澀。相互了解中,情愫暗生。于是當迪倫到達荒原邊境并穿越過去之后,沒有看到許諾要永遠和自己在一起的崔斯坦時,內心除了對未知的恐懼更多的是對崔斯坦的思念。后來在幫助下毅然離開邊境,冒著生命危險回到荒原去找崔斯坦。最后找到了崔斯坦,還成功回到自己的肉體,并把崔斯坦帶到了現實世界。
最初的劇情吸引了我,看到中間幾乎猜到了結局,但是作者幾次出乎意料的筆鋒陡轉,巧妙的讓不按劇情按照讀者的思路發展,確實佩服不走尋常路的作者。
看完后我并沒有很清楚作者到底想要表達什么?所以遲遲未能下筆,難道我想多了?僅僅只是簡單的言情?但如果是這樣,這本書憑什么流傳這么久,有憑什么并被各國讀者追捧,如何穩居傳銷書榜首?直到讀完一周后的今天,我無意間看到筆記本上的這句話:我們每個人都來自墻上的一幅畫中,只是從靜態的平面跨越到動態的立體空間,如果有的人離開了,TA只是回到了那副畫里而已。 也不知道從哪里摘抄來的,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只覺得作者在玩文字游戲,看到自己用紅筆做的批注才稍感輕松,因為那個時候的我竟然能夠靜下心來思考,還能明白世界沒有可怕的事情,一切都是我們的心態所為,如果連死亡都不怕了,世界還有更可怕的事情嗎?
至于擺渡人到底是誰,我想我們都有自己的答案, 崔斯坦成功擺渡了迪倫,最后也被迪倫擺渡到了現實世界。而我們也是自己唯一的擺渡人!善惡都由自己擺渡,你選擇做什么樣的人,過什么樣的生活,如何行動,如何思考的都由你自己決定。善惡美丑,幸或者不幸都由你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