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沒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結果。
在現代社會,熬夜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常態。
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都像是把白加黑反吃了一樣。白天吃了黑片,困到不行;晚上像吃了白片,一躺上床就睡不著。
我們大多數人對于休息的概念都只是停留在:放假、旅游、不上班這樣的范圍內。
我們最羨慕的,就是有些朋友在朋友圈換定位打卡,仿佛不用上班,仿佛每個人都家里有礦。
而反觀自己,每天三點一線,覺得老板很煩,覺得同事很討厭,覺得上班無聊透頂,但是卻沒有能力,也沒有勇氣說走就走。
其實真正的休息,并不代表你一定要辭職,一定要說走就走。
不信,你看看每個小長假之后,多少人在朋友圈感嘆自己有假期綜合癥就知道了。
真正的休息,應該是讓你在短暫的脫離之后,能夠精力滿滿回歸的。
真正的休息,一定不是讓你去透支自己的體力,讓你更加不想上班的。
休息,其實還有主動和被動之分。
被動休息,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常態。餓了才吃、累了才睡,壓力大到受不了、跑去突擊旅行,旅行回來之后狀態并沒有明顯的好轉。以為年輕可以透支一切。
曾經的我也相信自己的身體可以扛得起各種風雨。我愛跑步,所以我覺得熬夜也沒有問題,我愛運動,所以覺得偶爾吃點垃圾食品,甚至不定時吃飯也沒有問題。
后來,我過了25歲,依然保持著這樣的習慣。
我漸漸發現,熬夜之后,我可能需要2、3天才可以緩回來。
大晚上睡不著的時候,我不再是感覺很精神,而是感覺眼皮已經在打架,但是眼睛卻合不上。
我甚至因為不注意飲食,得了慢性腸胃炎,隔三差五就會胃脹氣,吃了不適合的食物,我的胃就會報警。
原來我啊,只是因為還年輕,就以為自己有透支的資本。卻不知道以后,都是會一一還回來的。
后來的我,開始強制自己去改變生活習慣。
一、記錄時間:找到自己的精力時段
我嘗試著記錄自己的時間流向,發現自己最有精神的時間是早上。
而晚上基本上是生產力最低的時候,我幾乎沒有辦法完成什么有效能的工作。
所以,我開始早睡。晚上回到家,先洗澡和吃晚餐,然后閱讀一些輕松的內容,記錄一些要點。
所有需要電腦完成的工作,我安排在9點之前。
二、執行早睡:把最重要的事情留在上午完成
大概晚上10:30我就開始準備睡覺,基本上能在11點左右睡著。
早上6-7點起床之后,我就開始閱讀和進行一些學習和輸出。
利用早上完成學習,不僅能夠讓自己吸收更快,還會讓接下來的一天都倍感輕松。
在出門之前,就根據自己的周計劃列出當天的清單。
三、早起還可以調節自己的腸胃功能。
早上起得早,順便還調節了自己的腸胃功能。
因為早餐吃得早,我不用擔心影響到午餐吃不下,所以可以吃更多我喜歡吃的東西。
到了公司之后,再加餐一個水果。然后坐等午餐時間。
四、用番茄鐘記錄自己的工作時間
到了公司,先安排一天的工作內容。然后每個任務開始之前,給自己調25分鐘的鬧鐘,每隔25分鐘,站起來松弛一下,并且喝水。
隨時補充自己的能量。
我原本以為,規律生活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
但當我這么做了,我發現,規律生活原來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因為我的情緒獲得了緩解,我每天能做的事情,又變得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