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時比較忙,備考時間真的是擠出來的,還好效率比較高。我是從報名后才開始復習的,看了兩本比較薄的《基礎會計》先入門,找找感覺,并嘗試學習金融資產的內容,每周也就花了3個小時學習,四月底才學完金融資產。這一階段,書看的比較細致,并觀看注冊會計師培訓課件??梢哉f入門比較扎實。
4月17日開始到北京出差3個多月,期間由于種種原因,原計劃的注會復習均沒有實現,只學習了會計的收入確認那一章。
8月初回到上海,8月中旬突然發現距離考試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了,這時才開始正式全面復習。
8月中至9月初,脫產,每天復習10個小時。
9月初至9月中,加班加點備考,每天復習約18小時。
9月中以后,試圖調整生物鐘,準備考試,每日復習約10小時。
從報名開始到考試,學習時間大約也花費了接近500小時。
由于審計學習的時間較短,戰略原計劃最后一周突擊,后來又因為感覺財管學習不理想而選擇放棄,實際分配到每一門的時間也大約在100小時以上??赡苁且话阃扑]的標準學習時間每門200小時的一半。
我是這樣理解為什么一半的時間也夠。一方面,我的學習集中在最后一個月完成,現學現考,遺忘的不多。我只完成了學習階段,根本還沒來得及第二輪第三輪復習。另一方面,真心高效率投入每門200小時的同學最后成績都比我好。
Q:那么大家在復習準備的過程中做多少時間預算比較合適呢?
注冊會計師不一定要有統一的標準。大家看了很多朋友的考經分享,自己多少能有些感覺。你的合理保證是什么水平?如果必須一次考過6門,那應該做足準備,再多的時間也不為過。如果像上述一樣保4爭5夢想6,可以適當的減少復習時間。此外,整個復習戰線如果拉得很長,也應該多投入一些時間。一個月投入300小時和兩個月各投入150小時的效果肯定不一樣。上述集中突擊的后果還是有的,那就是考綜合幾乎又要重學一遍了。
Q:現在還有大概五個月的時間,每天3個小時復習,來得及嗎?
這個問題無需回答,其實大多數人心理都應該明白,如果每門科目保證200小時的復習時間量,想不通過也比較困難。關鍵在于預算了250小時的時間投入,實際能投入的能達到100小時嗎。李嘉誠說,一個人的失敗歸根到底是自我管理的失敗。其實每一個人都應該清楚自己的自我管理水平,客觀評價自己是做出正確預算的前提。不能期望過去在自我約束方面不太成功的情況下能發生奇跡般的突然改變。就好比不能一口吃能一個胖子,但日積月累還是有可能成為胖子的。
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關鍵還是看自己的自控力。能管理好自己的,時間自然不成問題,通關也不成問題,沒有自控能力的,還是先學會管理自己比較好。
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CPA會計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