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could have told you Vincent,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
海德格爾說: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了。但我找到一句泰戈爾的詩更像你:熾熱的焰火說,燃燒的是我的花朵也是死亡。
本以為不會有這么多人去看這部電影,畢竟題材比較小眾,卻沒想到中間位置全部坐滿,很是驚喜。
看電影的時候,總是想到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這本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的小說,同樣描述了一位瘋狂畫家的一生,最后在滿是六便士的街上,高更抬頭看到了月光。然而相比起來,我卻更加愛這個充滿人情味的梵高,斯人已逝,電影中的心理動態也不過是猜測而已,而且主流觀點認定梵高有精神疾病,但我卻更加愿意相信,這個能畫出星與夜的人內心一定是柔軟的,正如他所希望人們評價他的那樣:“這位藝術家所思至深,所感至柔?!?/p>
除去這位藝術家本身的魅力,電影更是良心之作,挑選全球申請的五千位畫師,最后來自15個國家的125位畫師,將近7年的時間,65000幀油畫全手工繪制,構成這部95分鐘的動畫長片,光是前期的劇本開發,就花了3~4年時間,深入研究梵高的800封書信和其他相關的書籍,也只有這樣的用心才能看到今天如此精良的電影,當看到唐吉老爹活生生出現在熒幕上,我心里的激動難以遏制,影片片名Loving Vincent,來源于梵高每次信件的末尾署名,中文翻譯為“至愛梵高”每一個細節,每一個人物的眼神,甚至嘴型都是完美無缺的,梵高黑暗的人生出現了另一種光輝,這不只是他本人的魅力,更有導演Dorota Kobiela的功勞,正如梵高最后一封書信里寫到的:“只有畫畫才能表達我心中之所念”,也只有油畫電影這樣的方式才是完美。
我似乎看到星星落到海里,我看到油畫里的人物欲言又止,看到瘋狂的雨也看到呼嘯的風,看到步態不同的行人,也聽到酒館的竊竊私語,在影片末尾,當那首《Vincent》響起時,梵高佝僂著身體回眸,黑白畫面逐漸變成他獨有的筆觸,我早已淚流滿面,看到這至美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