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來簡書寫作已經兩個月有余了。兩個月來寫了二十八篇文章,四萬余字,五百多贊。說到這些數據,和那些兩個月就成為簽約作家的大神們相比我不過是凡夫俗子,卑微而渺小。
也許有人會說寫作堅持了兩個多月還是成績平平,這說明你并不擅長寫作,堅持做不擅長的事情也許是一種痛苦,也是對時間和精力的浪費,這樣還有必要繼續堅持嗎?這也是我要思考的問題。
談及寫作,很多人覺得寫作遙不可及,要么是不擅長寫作,要么是不喜歡寫作,最主要的原因或許是認為寫作不能代替工作更不能發家致富。不擅長的事,有必要去做嗎?
當然有必要,因為閱讀是輸入,而寫作則是輸出。在學習的任何階段,只有保持輸出,才能真正學好它。譬如當你看完一本書后,你或許會有很多感想,很受啟發,但如果這些想法僅存在于你的腦海之中則容易稍縱即逝,這時候你就有必要用文字記錄下你的思考。
用文字記錄思考的時候,讀書給你帶來的獲得感就愈發明晰,愈發強烈。當你的思考變成了可以觸摸的文字后,作者的思想才不會左右你的思維,這個時候你才有機會擺脫書的束縛而不再是書的奴隸。
在用文字記錄思考的時候,你還可以發散思維,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你可以你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用你所學分析你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難題。這樣,文字記錄不再是簡單的閱讀筆記而變成了寫作。
所以說寫作要優于閱讀筆記,因為寫作需要清晰的邏輯和完整的結構,要有嚴謹性和系統性,寫作是有章法的。把零散的思緒和稍縱即逝的靈感用文字寫成一篇有溫度有高度的文章需要大量的思考。
但這樣的思考是很有價值的,首先思考是大腦最好的保健操,另外只講大道理也是乏味的,吃蛋白粉可以補充蛋白質,吃牛羊肉也可以補充蛋白質,但顯然味道是不一樣的。
另外寫作也可以促進我們更好的去閱讀,去認真觀察生活,認真體會人生路上的酸甜苦辣。閱盡世間人生百態皆為閱讀,而不僅僅只有讀書才是閱讀。
你或許有一段幸福的童年,有一段痛不欲生的青春,有讓你心煩意亂的往事,有你喜歡的書、電影等等。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部歷史書,而書寫歷史的人就是你。當你的喜怒哀樂的情緒、你的酸甜苦辣的過往成了可以觸摸的文字,你會發現你的人生也很精彩,你會發現那些年的痛苦和不堪不過是過眼云煙。
這就是寫作的價值,即便你不喜歡寫作也要多寫一寫。在這方面簡書應該是不錯的平臺,心情隨筆也是寫作,嬉笑怒罵皆可以是文章,可以說簡書讓寫作變得更為方便簡單,寫得好不好都有專題可以投稿。
當然投稿并不重要,但通過投稿可以讓你的文章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這有利于跟別人分享你觀點,而當你和別人分享思想的時候,你會感到原來分享思想會讓人如此的快樂!
讀書是學習,寫作則是思考。讀書重要的不是你讀了多少書,而是讀書后你有多少自己的思考,你有沒有對書中內容進行總結和歸納。讀書是為了指導實踐,即要學以致用,而總結歸納便是學以致用的過渡階段。
寫作之于閱讀,如同下棋之于復盤。復盤就是把當時下棋的過程重復多遍,并且主動思考為什么這么“走”,下一步該如何設計,接下來的幾步該怎么走。復盤是圍棋選手增長棋力的最重要方法,尤其是自己和高水平者對弈時,可以通過他人的視角看到自己思考不足的地方,從而將別人的經驗化為己用。
寫作是對閱讀的“復盤”,是對閱讀的重新思考,所以說不論寫作是不是你的愛好和特長都要嘗試著去寫作,通過審視別人的故事來思考自己的人生,通過閱讀自己的過去來規劃自己的未來,而“審視”和“規劃”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寫作。
寫作與閱讀是相輔相成的,通過寫作你或許成不了作家,但極有可能成為一個閱讀高手。一個善于閱讀的人一定是個知識淵博的人,一個善于閱讀的人一般都有一個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