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貧窮的本質》,書中描繪了很多底層人民的生活現狀,例如:寧可攢幾個月錢買下一部僅供娛樂的電視機,也不仔細思考如何才能獲得更多營養充足的食物;寧可花大價錢做一些毫無必要的手術或吃大量長期來說沒有益處的抗生素,也不愿意做一些簡單廉價的預防措施,例如使用蚊帳和打疫苗…最吊詭的是,免費送給他們用,免費打疫苗,醫生告訴他們抗生素的真相,他們覺得別人說的不對。
似乎在他們無望的生活里,只有擁有更多他們并不需要的物質,才能讓他們的生命鮮活起來,才能讓他們看到一絲活著的意義和希望;只有那些有辦法快速讓他們馬上感到舒服一些的手段的,才是好醫生。希望能說服他們控制欲望忍受當下,從而從長期上有更多機會擺脫貧困?或許想得太簡單了。在他們的心中,日子就被焊死在那個可怕的階層。而他們就像在貧窮的烈火中炙烤著的人,腦中只想及時行樂,暫時能讓他們擺脫痛苦的就都是救命稻草。也可以說他們就是無暇想那么多復雜的事情,他們的生活已經太復雜了,上一頓不知道下一頓在何方的日子也的確不是人人都能想象的。
但假如你問我,你覺得這就是窮人和我們普通人的區別嗎?我又會很猶豫。因為,他們的生活很多方面其實像極了我們的日常。只不過,我們有很多制度逼迫我們選擇了正確的道路,例如:孩子不打疫苗就不能升學,公司強制給員工買社保。
而那些及時行樂的生活方式也因為社會的整體較為發達而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懲罰。例如明明需要存錢,才能好好規劃自己的養老生活,但是此刻卻控制不住自己多買幾件原本不需要的身外之物。但這多出來的開支,并不會多大程度上影響你的現狀。這不就像窮人此刻不去打疫苗,并不會讓孩子馬上感染疾病一樣。我們在心情不愉快的時候,只想來一頓麻辣鮮香的垃圾食品配上酒精,得以短暫地脫離痛楚。這不就是窮人們獲得了補助食物的資金時,不會想著儲存下來日后可以獲得足夠的便宜能量,而是立馬買上一點美味昂貴的糖。我們何其相似。
時間上的錯位,在書中有個新鮮的名詞,叫“時間矛盾”。我的理解是,所有的及時行樂和短視行為,都是因為眼下的欲望不容忽視,而長遠的未來會發生的事情,總是顯得那么微不足道。所有明知某些方式更有利,但當下就是沒辦法改變行動,而產生了時間上的矛盾。但如果人人都用這種方式生活,整體的規模效應足以拖垮整個國家,而使得這個時間矛盾提前體現。今天看了兩遍的瑞達利歐制作的40分鐘短片,說的就是這種長期積累的規模效應,使得世界的國與國之間產生了500年輪回一次的興衰大周期。
但是假若制度訂立得好,每個人都能被“溫和”地強制執行,就可以在教育水平不高,大家無法準確理解“抗生素”、“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工作原理的情況下,還能選擇合理的方式照顧自己的健康;也可以在不知道自己未來到底會面臨怎樣的養老困境的情況下,還能做出適度的儲蓄。
所以,就算每個人都在馬不停蹄地自制著困境,自己給自己挖坑,但這個問題還是有解的。而且,這個解雖說看似只能靠提供更多的信息,提高教育水平,提高人們的自控能力等微觀著手,但實際上,更應該從整個系統的宏觀上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