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原生家庭里,對父母的排斥、重復,以及想要拯救的渴望與忠誠,會影響我們當下的親密關系。特別在現有的婚姻當中,用隱藏的攻擊,迫使對方離開。
關鍵詞:排斥父母、重復父母、拯救父母,以及個人的情感歷史。
一、排斥父母
1、排斥母親母親是人生第一段關系,你排斥母親的模式會重復在各種方方面面的關系中。你和母親之間未處理好的部分,更會在你和伴侶之間重復。
2、排斥父親如果你是男生,抗拒父親,讓你無法獲得男性的力量;如果你是女生,抗拒父親,讓你對男性輕視沒有尊重;
3、排斥父母雙方父母身上的那些你不喜歡的情緒、特質和行為,它們可能也在無意中存在于你自己身上。你可能會將你對父母的不滿投射在你的伴侶身上。你可能會吸引與父母(你排斥的那一方)有相同特質的人。當你排斥父母中的一方時,你可能會為了平衡這種排斥而在關系里很痛苦。你可能會主動離開你的伴侶,或是對方離開你。你在關系中可能會感到空虛,你也許會選擇獨自一人。與父母中性別相同的一方關系親密,這讓我們更加能夠去對另一半做出承諾。
4、早期創傷你與母親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早期中斷。這種情況下,當你在親密關系中努力和伴侶維持關系時,你很可能會感到一定程度上的焦慮。由于你沒有意識到這一焦慮其實來自早期關系的破裂,你可能會在伴侶身上找茬,或者為了讓自己避免親密而制造一些沖突。你可能會感覺自己總是得不到滿足、渴望親密、容易嫉妒,并且感到不安。或者正好相反,你可能表現得非常獨立,也從不在關系里尋求過多。可能你會努力回避親密關系。
二、重復父母
1、重復父母的感受情緒模式你把父母中一方的感受當成了自己的感受。如果父母有一方對另一方有負性的感受,你也很可能會對你的伴侶延續這種感受。對伴侶的不滿是可以在代際之間傳遞的。
2、重復父母婚姻里,不幸福的關系模式a:無意識的忠誠如果你的父母彼此之間相處得不愉快,你可能也會不允許自己過得比他們好。你對父母有一種無意識的忠誠,這會讓你防止自己比他們過得幸福,盡管你知道他們是希望你幸福的。如果一個孩子成長在幸福受到限制的家庭里,那當他(她)感到幸福時,會覺得內疚或不安。你可能會重復這一經歷,或者是排斥和伴侶結婚,因為害怕自己會發生同樣的事情。
b:貶低輕視你的父母一方可能輕視另一方。你可能也會受到伴侶的輕視,因為身為他們的孩子你可能會重復他們的經歷。
c:父母一方情感虐待或者隱藏攻擊另一方如果你的父親對你母親不好,身為兒子的你可能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你的伴侶,這樣就不會讓你的父親一個人成為那個“不好的人”。而如果你是女兒,你很可能會找一個對你不好的伴侶,或者這個人會和你很疏遠,因為你很難讓自己比母親過得幸福。
3、重復你的父母分開模式
a:憤怒分開如果你的父母已經不在一起了,你可能無意識地會離開你的關系。當你長到當初分開時他們的年齡時,或者是當你和伴侶在一起的時間到了他們分開的那個時間,或者是你的孩子長到他們分開時你那么大的時候,你就可能會想要停止你的關系。不過,你也可能會繼續維持關系,但情感上已經分離了。
b:拋棄分開你的父母或祖父母拋棄了從前的伴侶。如果你的父親或祖父離開了以前的妻子,或是某個曾以為會和他走向婚姻關系的人,身為女兒的你或許會對這些進行補償,和那個女人一樣保持單身。你可能會覺得自己“配不上”,就像那個人覺得配不上你的父親或祖父一樣。
c:父母早期死亡如果在你的小時候父母去世了,無論是從生理距離還是情感距離上,你可能都會疏遠你的伴侶(當你到了父母去世時候的年紀,你和伴侶在一起的時間到了他們去世時在一起的時間,或是你的孩子到了你父母去世時你的年齡)。
d:父母一直一個人生活如果你的父母或祖父母中有一個人離開(或去世),只留下另一個人,你可能也會一直一個人。如果你開始了一段關系,你可能會制造矛盾或是距離感,這樣你也會感到孤獨。因為無意識地保持忠誠,所以你會找到一種方式來分擔這種孤獨。
3、父母因深愛,而遭受的傷害
a:你的母親,之前深愛的人傷害了她。身為孩子的你可能在無意中也融入母親的傷心之中。你可能會失去你的初戀,或者承擔起你母親苦戀的感受,或者是感覺自己不夠完美或配不上對方(就和母親一樣)。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永遠無法和你理想的人在一起。如果你是男孩,你可能會努力取代初戀的位置,變成母親伴侶一樣的角色。
b:你的父親,之前深愛的人傷害了他。身為孩子的你可能在無意中也融入父親的傷心之中。你可能會失去你的初戀,或者承擔起你父親苦戀的感受,或者是感覺自己不夠完美或配不上對方(就和父親一樣)。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永遠無法和你理想的人在一起。如果你是女孩,你可能會努力取代初戀的位置,變成父親伴侶一樣的角色。
三、拯救父母
1、過去你一直在照顧父母的感受。理想的情況下,在親子關系里,父母是給予的一方,孩子是接納的一方。但是對于很多孩子而言,他們的父母總是很悲傷、抑郁、焦慮、不安,他們更多的是去安撫父母,而不是接受父母的愛與關懷。?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滿足自己的需求變成次要的了,并且隨著一直習慣性地去付出而不是得到,最初本能需要能夠得到滿足的體驗也就變得模糊了。在以后的生活中,這些孩子可能會對伴侶付出很多,束縛著兩個人的關系,或者完全是相反的情況。這些孩子有可能覺得自己被伴侶的需求奪得喘不過氣,他會在關系里封鎖自己的情感,表現出厭惡。
2、媽媽的男孩你成了母親的“知己”。如果你是男孩,你努力地滿足母親的需求,讓她得到未能從父親那里得到的東西。之后,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很難對一位女性承諾。你可能會從心理或生理上封閉自己,因為你害怕你的伴侶像母親一樣對你索取太多。一個男孩如果和母親關系很好,他會很容易和女性建立關系。他甚至會很花心,讓很多人都為他心碎。解決辦法就是與父親建立親密的關系。
3、爸爸的女兒你是父親最疼愛的人。一個女孩如果和父親的關系比和母親更加親近,那她常常會對選擇的伴侶感到不滿。但問題并不在伴侶身上,而是她自己對母親的距離感。她和母親的關系反映她和伴侶的關系情況。四、自己個人情感歷史對婚姻的影響
1、你有過很多伴侶。如果你有過很多伴侶,你可能會喪失維持一段穩定關系的能力。因為分開會變得更容易,關系會失去其深度。
2、你流過產或是把孩子送給別人撫養。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會活在愧疚和悔恨中,你可能不允許自己在關系里獲得幸福。
3、家族里有長輩還未成婚。如果家里有人(前幾代的人,可能是叔伯、姑姨、兄弟姐妹等)一直沒有結婚,這個人可能是被輕視或嘲笑的,或者被認為不如家里其他人。但你你可能會對他們產生認同。會無意中和他(她)結盟,這樣你也可能不會結婚。
總結:“愛可以戰勝一切”
我們以為只要我們擁有足夠的愛,不管有多大的困難,彼此一定能夠渡過難關。但是,如果我們對自己,隱藏著錯位的無意識忠誠,一無所知,在親密關系中,我們會不斷輪回在痛苦里。透過系統排列的訓練,我們可以從家庭無形影響中抽離出來,看見系統大局,我們就有能力化解這些困擾。
作者:齊文系統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