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了一部很好的脫貧攻堅劇《山海情》,該劇以寧夏閩寧鎮為背景,講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國家扶貧政策的指導和福建的對口幫扶下,西海固的人民群眾移民搬遷,上下一心,不斷克服各種困難,探索脫貧發展辦法,將荒涼的“干沙灘”建設為寸美麗的“金沙灘”的故事。政府官員的帶領和福建專家幫扶下一步一步脫貧的故事。我也是從貧困縣走出來的,直到2019年,我們縣城才摘去了貧困的帽子,所以我對電視里的劇情深有感觸,也有對這項一名工程的成功有著深刻的思考。
國家的支持和幫助。救濟金政策,剛開始劇中提到在沒有移民政策前,為了讓大家生活有保障,國家提供救濟金政策。移民政策,政府建設吊莊基地,讓人民走出大山,過上更好的生活。福建對口幫扶寧夏的政策,帶著大家種蘑菇,帶動寧夏勞務輸出,招商引資,讓這個荒涼的“戈壁灘”變成了“金沙灘”。這不禁讓我想起小時候我只能在黑暗中摸索點燃的煤油燈,下雨天泥濘不堪的道路,還有沒有玻璃的裂縫的教室,直到后來政府下達政策讓我們每家每戶都有了電,道路也修了又寬又平的水泥路,寬敞明亮的教室,讓我們的生活學習更加便利。
“硬核”的有目標的主心骨。劇情開始村官張書記和馬得福堅信“戈壁灘”以后會變為“塞上江南”,并且為了這個目標不懈努力。從開始游說村民移民,到為了通電問題每天蹲守在供電所等待陳所長,去現場會找高書記反映春灌問題,為蘑菇找銷路,為農民工要工程款,再到全村移民,馬得福為了“塞上江南”的目標不斷的奔走,不畏艱難,解決問題,成為了一個“硬核”的主心骨。
齊心協力的團隊。成功也需要團隊中的每個人支持。村子里的每個人都在荒涼的戈壁灘蓋房子,種莊稼,學習新的技術,一起努力著。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為了蘑菇找銷路。不管是帶來蘑菇種植技術的專家,還是村官,都為蘑菇找銷路。我家原來也是種蘑菇,村里只有幾家種蘑菇,但是后來因為產量太多,銷路太少,也沒堅持下去。如果有劇中這種齊心協力的團隊,我想應該會有所發展。
《山海情》里面的村子正像是一個團隊,現實中一個團隊如果想變得更好,更強大,也需要團隊中的成員像劇中一樣齊心協力在領導的帶領下排除萬難想著目標努力。
《山海情》觀后感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