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小雨戀愛了。她很開心地告訴我,我也非常為她高興,想著她相親這么多次,終于遇到自己的白馬王子了。
小雨和男朋友阿亮都在事業(yè)單位,工作都很穩(wěn)定。小雨爸媽都是醫(yī)生,阿亮爸媽是工廠的工人,雖然小雨的家庭條件略好一些,但小雨不看這些,更看重的是人。
兩個人就這么幸福地談著戀愛,有一天,阿亮對小雨說了家里讓他相親的事情,他沒去,并且表示了爸媽不太同意他們在一起,覺得相親對象的條件更好,家里是做生意的,比較有錢,和他正好互補。
小雨愣了一下:“這和我沒什么關系,這是你和你父母的問題。我們剛交往2個月,談這些事情都太早了吧?”
這時,阿亮開始后悔自己說了這話,他解釋不是這個意思,并且說他爸媽還是尊重他的意見的,如果他同意,周末可以帶回家看看。
小雨說:“我為什么要去你家呢?”
雖然小雨非常生阿亮的氣,但阿亮看小雨的態(tài)度,緊張得不得了。在接下來的很多天里,小雨該怎么約會就怎么約會,反正開心談戀愛,并且她告訴阿亮:“你考慮清楚了,如果你下定決心不要和我結婚,我們就分手。即便我們結婚了,你爸媽不喜歡我,我會感覺不舒服,但這是他們要解決的問題。”
我感覺小雨太拎得清了,她希望對方爸媽能夠接納她、喜歡她,可是對待別人的態(tài)度,我們從來沒有辦法左右,如果阿亮爸媽不喜歡她,難不成讓她去他家極力表現(xiàn)自己可以做一個好兒媳婦?
兩個人在一起,一旦到結婚,從來不是兩個人的問題了,我們要面對對方的家庭。可是處理家庭關系,沒有更好的方法,誰家的問題誰負責,誰爸媽的問題誰解決,要不就不要在一起了。
在“心驛社”的后臺,我們收到一個提問:
“我和男友感情很好,我們相處得也很好,可是因為我是外地人,他父母不同意,而這件事情他不能做主,意味著我們的愛情一開始就注定沒有結果,我也知道的,開始想得坦然,只要有留下快樂的回憶,不留遺憾就好。
但是隨著時間越來越久,我越發(fā)不舍,快樂的時光早就沖淡了坦然的心態(tài),慢慢地我認為已經非他不嫁了。可是,最近我和他在一塊的時候他家里打電話給他安排相親......我很難過,甚至難以接受,我該繼續(xù)留在他身邊,還是和他分開,不再來往?”
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類似的問題,父母覺得我男朋友學歷不高,家庭條件不好,不同意在一起;父母覺得我女朋友家是農村的,不同意在一起.......
如果對方爸媽沒有見過你,僅僅因為你的條件不同意你們在一起,一定要記住這個問題和你一點關系沒有,那是他們一家人需要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你男(或女)朋友,因為這是他們的偏見導致的。
一個對感情認真的人,怎么可能不在乎能否一起走下去,誰談戀愛是為了分手而去的?我記得小風給這位留言的姑娘建議中寫道:“你不是圣人,也沒那個資格灑脫,所以別委屈自己,明確向他說明,這件事解決好了以后再談。”
當我們被質疑時,一定要收起那種受傷的姿態(tài)來,明確給對方提出我們的要求。即便對方不能明確給出答案,但態(tài)度至少能反應出他愿意為這份感情承擔多少。否則,我們獨自黯然神傷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兩個人在一起,如果一個人都沒有能力解決自己家庭的問題,那還是分開好了;要不然你可以想象勉強在一起,婚后的關系是怎樣一團亂麻?兩個人都愿意承擔和堅持一段感情,那就好好在一起,不能就及時止損,免得浪費了時間做其他正確的事情。
其實,不止爸媽會出來阻撓,有時候,還有其他兄弟姐妹。我一個高中同學,她高考沒有發(fā)揮好,去了一所專科學校,老公是名牌大學畢業(yè)的研究生,但兩個人以文會友,特別有共同話題,就在一起了。
可老公的哥哥覺得她是專科生,學歷不行,配不上他們家,堅決不同意。哥哥還給自己父母打電話,讓父母也給她老公施加壓力,甚至不孝什么的話都說了。
她老公就認定了她了,并且兩個人一起把日子過得特別好,學歷差距大了,確實可能沒有共同語言,但大家都讀了高中,上了大學,能有多大差別。
前幾次,我同學去她老公家,公婆一點好臉色都不給,她也不理,該怎么吃飯,就怎么吃飯,有老公護著,公婆也沒有太過分。時間久了,公婆知道也改變不了現(xiàn)狀了,就轉變態(tài)度了。
在處理各種不那么友好的關系中,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得相對好一些呢?我以前也處理不好,鬧的矛盾多了,自己就得出了經驗教訓,分享幾點給大家。
你沒有辦法左右對方的態(tài)度,她(他)可以不喜歡你。
小時候,我爺爺特別不喜歡我,因為我是女孩。現(xiàn)在,爺爺對我的態(tài)度也沒有改變多少,見到我就問我弟弟的情況,也不關心我。反正我每次回家都買東西去看他,也給奶奶零花錢,做了我自己該做的,反正也不要求他一定喜歡我。
喜歡這事太主觀了,無論我們付出多少,對方對我們不滿意就是不滿意;當別人不喜歡你時,不用那么糾結。
誰的關系,誰處理。
如果對方父母不同意你和TA在一起,你又不認識他們,只能把這事交給你愛的人。TA既然想要和你在一起,就要和父母溝通解決問題,不能一句“我爸媽不同意”把人給打發(fā)了。
還有些人自己不解決問題,反而覺得自己父母不同意,是另一半不夠好,這就過分了。
所以,當對方說出父母不同意你們倆關系的話時,一定要堅定地告訴他,這是他們家庭的事情,這是他要解決的問題,別想逃避責任。
接受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
我們的生活就是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對于發(fā)生的事情,我們先要接受它,而不是對抗,在這個基礎上想辦法。不能事情發(fā)生了,就把自己陷入了一個委屈的角色,越想越委屈。
我們要警惕自己的思維怪圈。張宇在《疼痛與撫摸》一書中寫道:“任何人都會有這種思維體驗,凡事只要你一開始往壞處想,就越想越壞,往好處想就越想越好,這時候思維過程和思維內容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出發(fā)選擇的思維角度和路線。”任何問題,我們都要采取一個更廣闊的角度來看它。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很多時候也是一種心理對峙。別人不喜歡你,如果你上趕著去討好別人,TA可能就會把自己置于一個高位,永遠壓制著你。但是如果你對別人的這種不喜歡全然不在意,不卑不亢抵抗住別人的輕視,最壞的結果不就是自己可以保護自己的尊嚴嘛。
各種關系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親密關系應該是最難的了。親密關系中,再加入雙方父母,那么就更難上加難了。出現(xiàn)問題,別先傷心,讓問題簡單化,解決能解決的,接受不能解決的。無論任何時候,我們自己要重視自己,甚至要尊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