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感是一顆流彈,抽不冷被擊中。抑或是在最沒防備的時候,穿著新鞋踩了一腳屎。事實證明,人為制造高潮是行不通的。事實還證明,所有的傷害都來自愛,最起碼,在你兩肋插刀的都是兄弟。
——莊雅婷
請允許我以“北京女病人”的書名兒作為這篇賤氣電影的影評標題,獻給我頗為喜愛的兩部港味電影。當然,在回味這出關(guān)于從泡芙式愛情二進制到牛皮糖愛情觀的過程中,導(dǎo)演只壞壞地顛倒了一個字母,就徹底唾棄了我一顆滿懷love is a color blind的美好定義,輾轉(zhuǎn)出了個浮躁都市后現(xiàn)代男女妖孽般的情感思維。我是失算咯,咋忘了彭胖一直就是這么的賤氣逼人呢,這愛情讓他得瑟成了一塊不吐不爽快不吃不甘心的雞肋——不,不止于此了,愛情吧,它更像是一場潛伏身體之中的感冒免疫戰(zhàn),病起來的時候,你難受的哭天喊地,好了以后,你還是沒心沒肺的亂吃東西亂著涼,他哪天不來給你點免疫反應(yīng)了——也許,就是你遁入空門的開始了吧。
就像千fa了,彭胖子似乎就喜歡這樣折騰已過而立還為愛癡線的大齡傻女。她也有男友卻還要悶騷的勾搭煙友,只為一切都跟著感覺走。可世事偏偏又是這樣,明明有哮喘,卻為了喜歡的男生學會抽煙,結(jié)果有一天他卻因為喜歡上另外的女生,下決心把煙戒掉。只剩你為了保持港女的風范,說完“ok嘅啦”,然后默默在后巷吐煙圈。有些時候你想為了和他發(fā)message便宜,寧愿改簽合同轉(zhuǎn)手機臺, 苦心費盡,別人卻懷疑你太過激進。愿意和他去情侶酒店,在一句“有些事情不是要在一晚上做完”的甜言蜜語里融化,最后發(fā)現(xiàn),他不是不想,是不行。 就這么個二逼女青年的范兒,還真真就是個敢愛敢恨地傻嬌婆,讓很多花花少男們垂手可得,卻又最終食之無味,望而止步,那份一無所有到只剩下愛的unbreakable讓我可憐可愛可敬到死心塌地。
于是自然,只剩下愛的姑娘們么,當你還在不斷地釋放著全心全意地愛之能量時,就愛好狩獵的男人而言,則被高端賤人彭浩翔毫不留情地埋汰成貪食的小孩兒。然后的然后,就是彭導(dǎo)演給這騷氣的脂粉客遇上嬌婆娘的愛情故事,弄了一個俗套卻真實的分手借口——性格不合。多么美妙又百搭的萬用分手句式啊。故事有多么平淡而真實,愛情就來去的也多么和諧而自然。受傷的永遠是那個投入更多的人。看看千fa在鏡頭前糾結(jié)。心里多少不是滋味。——回想世紀初,楊千嬅《少女的祈禱》出街,萬千少女靠這首歌打氣,度過失戀沮喪期。2012世界末,在熒幕內(nèi)再次化身余春嬌的楊千嬅,可能連自己都想不到這劇情竟與12年前派臺打榜歌如此類似。如若真能遇上余春嬌,我或許只會贈她楊千嬅的這張CD——“沿途與他車箱中私奔般戀愛,再擠逼都不放開;祈求在路上沒任何的阻礙,令愉快旅程變悲哀 ”。
沒有障礙?那該是何等的艱難哦。連岳都說,愛情就因為它犯了幾次錯誤,才能叫愛情。你有再大的功力,接受再多“愛的地下教育”也無用,毫無邏輯和理性可循。根本就沒有完全正確的辦法告訴人們下一步該做什么或往哪走;我們能做的,不過就是牽著對方的手,一邊小心翼翼一邊又堅定地走下去罷了。可問題在于,感覺這東西實在太過微妙。你愛上了他,認定一輩子。對方卻不會這么覺得。當你愛上她多過她愛上你,或者你愛他而他卻不再愛你。怎么辦?這就像用手機給春嬌發(fā)出“i n55iw!的”張志明會和楊冪一起出現(xiàn)在首都的街道上,而余春嬌卻只能在分手后偶遇志明時尷尬的笑著說一聲:hi。 對啊,世界這么小,不是你遇到他就是他遇到你啊。你自我安慰:有時候遇見了,未必懂得珍惜,有時候珍惜了,付出了,也許緣分不到…… 但你始終沒有想過,也許事情的結(jié)果與這些都無關(guān),最重要的原因,只是你付出了比他更多的真心。
屏幕中的張志明只不過是最常見的港產(chǎn)多情男,哪有余文樂那么惹人歡喜?搭上空姐楊冪,便迅速在異鄉(xiāng)開始“第二春”。“i n 55!W !”的短信還沒來得及刪,發(fā)短信的人就已經(jīng)變卦。彭浩翔不愧是是高端黑,最不討喜角色交給楊冪來演繹。因此,盡管余春嬌說著“論身材,我的胸比她小;她真的比我好,是吧”這樣的話,觀眾于情于理也還是會依舊支持“志明與春嬌”的官配。其實人很奇怪,如果是現(xiàn)實中,我們會對余春嬌說:“放手吧!這樣的人渣你還留戀他干什么?”但是在電影院熒幕前的我們,心里卻想著:“在一起吧,你們才是最合適的。”也許只是不甘心吧。
是的,人就是這么的病態(tài),放不下,抽不出。只是因為你還脫離不了這不甘執(zhí)念的桎梏。習慣了生病前的放縱與稟冽,和病后如抽絲般的痛苦煎熬,并屢教不改著。于是乎,當你努力擺脫張志明時,你卻發(fā)現(xiàn)你已經(jīng)不自覺的變成了另一個張志明,不知不覺之間染上了許多他的習慣。在馬桶里放上干冰看煙霧繚繞,帶一樣的圍巾,聽一樣的音樂,遣詞造句甚至思維的習慣日益趨同,他抽駱駝牌,你不可以抽綠好彩。 習慣持續(xù),甚至他把煙戒掉了,你還在日復(fù)一日地打開皺皮幼卡的外包裝,取一支煙點上深吸一口,雖然有不適合抽煙的哮喘,寧愿日日在手袋放著吸入器,也不愿意戒掉曾經(jīng)的那個人帶給你的堅持。
其實電影和人生真是共通,進過那么多次影院總會遇到一部爛片,人生那么長,也總會遇到一個人渣。 愛情巴士多忐忑,隔座乘客轉(zhuǎn)眼便下了車換乘。盡管心中咒罵,連粗口都已預(yù)演好,再相逢時卻還是說不出口。這種無能為力的感覺,令人心酸。明明已經(jīng)是三十歲女子,為何心里卻依舊懷抱著少女的祈禱?“人渣”逃往北京,余春嬌也不知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過,也屁顛屁顛決定北上。多怨恨續(xù)集最終擇地北京,一個扼殺異己文化的城市,該叫人如何毫無芥蒂去“戀”;一個心里還有前任的余春嬌,又應(yīng)該如何毫無芥蒂去“重新開始”?
寫到這里來,就說說關(guān)于愛情和在一起的兩難命題吧:愛情這如鯁在喉如刺在身的頑癥,依然還是讓人們孜孜不悔的追尋著,只因為它有著可以讓人們沉溺于其中的美好瞬間與幻覺。我想志明與春嬌之所以讓我們動心,只是因為他們的故事太簡單,簡單到就好像我們自己一樣所追尋的——我們帶著自己對于感情的美好預(yù)言,將這些期待折射在他們身上,希望在這個由他們演繹的大熒幕里,能實現(xiàn)我們自己的心愿。相比之下,廝守在一起,是比愛情更無感的,枯燥卻要困難的多的習慣。所幸,彭浩翔給我們留了些許希望,沒有《少女的祈禱》里天父那么狠心。分分合合下我們看到張志明那個長不大的小男孩兒還是喜歡吃著小時候就愛的廉價意面,回味舊的總是好的。一享少男少女們心中沉湎的happy ending。所以盡管遭遇紅燈,但是在續(xù)集里他們還是會“再愛幾公里”。至于這幾公里會有多長呢,沒人會知道,我也不想預(yù)測。
【Drenched In Your Love】
When minutes become hours
When days become years
And I don’t know where you are
Color seems so dull without you
Have we lost our minds?
What have we done?
But it all doesn’t seem to matter any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