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你不得不承認老話說的很精辟。
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年輕的時候認為那只是封建社會的觀點。那時候的女兒嫁人多數都是徹底與娘家脫離,天天日日要在婆家,給婆家干活生孩子,一年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天能回娘家串個門,那也僅僅限于串個門而已,恐怕連熱乎話還沒有說幾句就得離開。父母老了一般也不讓女兒養,除非一個兒子也沒有的才會求助于女兒。
而如今,尤其獨生子女這一代,性別的差距已逐步縮小,女孩也可以與男孩一樣上學、工作、養家糊口,結婚本以為定與過去不同。
婚禮上見過太多淚灑現場的新娘和娘家父母,開始不理解,感覺不就是個儀式嗎?有必要這么煽情嗎?真到自己結婚那一天才發現,儀式其實是對過去的一種告別,這種告別幸福而又殘忍。幸福在從此和心愛的人要長相廝守,殘忍在從此以后要脫離過去的生活,和父母曾經的關系說再見。
每一個婚后的姑娘都與婚前在父母身邊的姑娘不同,這種不同不是生活本身的不同,而是一種心態的不同。即便你仍然住在娘家,吃喝都在娘家,可是心態已變遷。同樣,父母對女兒的心態也會不同。
多數父母希望女兒能夠更好地融入夫妻關系,會極力為孩子的小家考慮。不要再賴床,不要什么家務也不做,不要老是和朋友廝混,要多考慮對方的感受,要多為小家庭做貢獻。曾經的管束和如今的嘮叨目的已截然不同。
女兒剛剛離家往往帶著一種奇怪的矛盾。剛開始新鮮興奮,如飛出籠子的鳥兒。日子久了,突然就開始懷念膩在父母身邊的日子,想聽爸媽的嘮叨,甚至老媽生氣的樣子都很懷念。
有個朋友剛結婚出去單過的時候,老媽來小家看她異常生氣。說閨女真是白養的,在娘家的時候什么活也不干,天天當公主。有了小家以后把自己家打掃的一塵不染也不喊累。其實這就是一種主人翁感受,在娘家的時候總覺得凡事有爸媽操心,自己就是個孩子。有了小家忽然發現自己就是女主人,自己變成了那個操心的人,于是異常勤勞。這種轉變就是在逐漸向外走去,一天天一年年,女兒慢慢獨立,慢慢適應這個主人翁的角色,也就慢慢離娘家越來越遠。嫁出去的女兒,真的猶如潑出去的水,很難收。
可是,有時候難免傷感。想起曾經的自己,想起和父母在一起時的那個三口之家,想起不必為旁人勞心勞力的日子。那時候的自己,只需要經營好自己,不用操心老公,不用擔心婆家,不用勞心于孩子。沒有多余的埋怨,沒有說不清道不明的家務事,沒有一大家人在一起的吵鬧繁雜,生活簡單明了。
可是,當有一天,結婚生子,那個曾經的家就真的回不去了。
閨蜜在婚后的某天突然問我,有沒有常常覺得異常孤單?日子似乎一眼看到了頭,老公的理解關心也和曾經以為的大為不同,每日重復著忙碌單調的生活。經常一個人望著一家大小,倍感孤獨。也偶爾,會開車到自家樓下突然不想上樓,哪怕自己一個人在汽車里獨自坐一會也不想進入那個讓你牽掛忙碌的家。這其實是一種想家的感覺,想念的那個家是你曾經的娘家,曾經的那個自我。因為無法回去,才會在夜里流淚,才會在熱鬧非凡的時候頓感落寞。才會在以后遇見的別人的婚禮上難忍眼淚,那眼淚并不完全是感動,也有將要離家的心酸。
那么,每一個尚未出嫁的姑娘,請不要著急,這也許就是你人生中最幸福輕松的一段時光。穿上嫁衣那天,你將離你的娘家越來越遠。當那一天來臨之時,也請你一定要經營好自己的小家,不讓曾經的期盼過于失望,不讓父母再為你操心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