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在中國一直都是大學問。不是你有個好東西,送給別人,人家就能接受的。這背后,蘊藏著深刻的權謀原理。這個鄉下人想送玉石給子罕,卻被高大上的理由給拒絕了??此剖且粋€道德品質問題,其實這背后就是子罕的權謀算計!
【案例】宋國有個鄉下人得到一塊沒有加工過的玉石,然后把它進獻給子罕,子罕不接受。鄉下人說:“這是寶玉,應該作為您的器物,不應被小人使用。”子罕說:“你把玉看成寶,我把不接受你的玉看成寶。”這即是鄉下人想要玉,而子罕不想要玉。
【解析】
一、為什么子罕不接受這個鄉下人的禮物
1、價值不對
一塊沒有開發的玉石,就和我們現在國內賭石一樣,一刀切下去,可能會發財,也可能就是塊石頭。通過和氏璧的故事的人都知道,即使專業人士,對玉石的真偽也沒有識別能力。子罕會直接收下這塊不知道價值的石頭?記得《人民的名義》里問貪官趙德漢,為什么只收現金,沒有字畫玉石之類,他說的好“這些東西真偽難辨,很容易被騙,還是現金最安全”。你一個鄉下人,有塊玉石,我是不相信是真的,所以不好意思,不能接受這個禮物。
2、動機不良
你有什么要求?沒有的話,你給我送禮物干啥,你不是對我有所求么?你的動機是什么。詢問動機,這個鄉下人竟然沒有說出個所以然,“此寶也,宜為君子器,不宜為細人用?!边@個理由聽起來不錯,你是君子,好東西應該給你用,鄉下人用不了,這是對子罕的贊美,但是細品起來就不是這么回事了。君子那么多,你為什么給我,你沒有自己的要求?無功不受祿,你沒需求,說明你可能有更大的需求,送禮本身就是交易,你不說想要什么,我怎么敢收,收了之后,你要求大,我怎么滿足?
3、風險不控
咱們兩個很熟嘛?一個鄉下人,怎么可能很熟,很熟的話,子罕也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你把玉石當成寶貝,我把不受賄的道德當成寶貝。”志向不同的人,怎么可能是熟人呢?你和我之間不是很熟,你給我送禮,你是不是領導派過來測試我的?收了你的玉石,你會不會把這個當成把柄來不斷地要挾我?受賄是有極大的風險的,沒有信賴的私人關系,隨便的受人的禮物,自己就會被控制,有把柄。子罕不可能在不熟悉的人面前表現的如此貪腐。
二、想把禮物送出去是要知道收禮人心理的
1、信任關系
我們送禮第一步,肯定不是自己直接去送,這是最下策,通常都是找熟人關系,通過中間人,因為這樣讓收禮的人,心理安全,能夠控制風險。沒有人與人之間基本的信任,人家不可能隨便的收禮。中間人的關系越硬,自己花費少,效果大。
2、價值對等
你想求我辦事,手下你應該知道,辦這個事情的市場價,不是說,你幾瓶酒,我就要給你批一個幾百萬的項目,你要懂行情。所以,送的多了自己虧,送的少了辦不成事。這時候就要多方打聽,權錢交易的基本行情。你的需要和你的禮物要差不多。
3、辦事能力
收禮人,還要知道自己能不能辦成,辦不成,他是不會收這個錢的。不過他為了自己的面子,他不會給你說,他辦不成,而是各種客觀的理由,讓你覺得他很有能力,而且會找個高大上的理由來拒絕你。官場職場很多人,看似有權力,其實并不是這樣。送禮要找對人。
三、這個鄉下人該如何的送禮出去拿下子罕
1、先找子罕家里和自己身份對等的家里人介紹
子罕家里的傭人,管家這類人,都可以先結交,通過他們先投石問路,再行直接送禮會比較好。這個鄉下人,能夠見到子罕,這本身,就說明,他已經找到了中間人,不然門都進不去。但是他卻沒有好好利用這個中間人,去探聽子罕的愛好,不知道需求,盲目送禮,效果很差。
2、最好的是能夠把這個玉石開發出來讓人知道
送禮,關鍵是讓人家覺得值,而這個沒有開發出來的玉石,在不懂得人眼里只能是個石頭。但是這個鄉下人不一定能夠有開發玉石做成工藝品的能力,可能自己也沒有錢開發,這時候,就需要找到合作的人,合作開發這個石頭,拿出價值來,會更有說服力。通常而言,公認高價物或現金最有說服力。
3、想結交關系的話就需要讓子罕幫助自己小忙
如果這個鄉下人,目前沒有什么需求,只想結交這個關系,這時候,就需要使用一個權謀小手段,那就是先求助子罕,讓他幫自己一個小忙,比如請教學術問題,然后恍然大悟的樣子,用這個小的玉石回報作為感謝,這樣的話,就是禮尚往來,別人也沒有什么心理壓力。
所以,經過權謀網對送禮的詳細分析,我們能夠知道,送禮如果有直接目的,就拿出相應的對價,如果目的是現行結交關系,就請教下小問題,用紅包感謝。這樣不斷地按照上述的基本權謀原理操作,幾乎上沒有送不出去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