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篇幅:2537字,預計閱讀:4分鐘)
作者小介紹:
95年的鄭州妹子,2017年9月開始留學意大利,在米蘭理工學習產品服務系統設計。表面嚴肅內心隨性的摩羯座,不愛群居愛獨處,不愛讀書愛寫作。日常成熟,時而少女心泛濫變成幼稚兒童,喜歡一切美好的事物。有一個相識于小學,相戀于大學,現在在德國讀研的男盆友。
希望能夠用文字和攝影記錄下在歐洲留學的這兩年時光,留給未來去珍藏。
2017.9.8——2017.9.20
嗨,感謝你來到我的小世界里。
我在米蘭,一切都好。
來意大利后,我的拖延癥似乎入鄉隨俗變本加厲了。海外學業繁忙,還有居家生活和各種身在異國的瑣事要打理。雖然忙里偷閑跑了不少地方,但很難靜下心有大把可以自己支配的時間去記錄這些有苦有樂的日子。
于是碎片的時光里,依靠回憶惡補游記,生怕再久的話一些記憶便會慢慢消失,未來徒留說不清的情節在心里,弄丟了那些迷人的細節。
兩年短暫,異國他鄉寶貴而不尋常的經歷里,什么都不舍得丟掉。
第一篇文章,理所應當獻給米蘭。曾經是夢想中的求學城市,現在是夢開始的地方。
在異國生活開始的時候,我就有權衡過這兩年想要得到的是什么,學習是一方面,生活和體驗又是另一方面。誠實講,我并不想抱著努力拼搏、專業水平有質的飛躍的期待,去忙碌地度過這兩年中的一天天,我只希望在不耽誤課業的基礎上,多利用難得的機會出去走走,飽覽歐洲的歷史和文化,讓自己缺乏的人文知識得到一些填補,視野和心胸更加開闊,變得更加成熟而坦然,在今后更遙遠的日子里不會被生活瑣事推入無盡的困擾而亂了心緒。
更重要的是,繼續堅持用文字和攝影去記錄生活。留一些最真實的感受給未來回憶。
然而初到意大利遇到的種種煩心事,給我打了第一個預防針。讓我知道獨在異鄉,沒那么簡單。
米蘭生活的前兩周,可以用顛沛流離來形容了。
來到米蘭的第三天,和室友(我的本科同學琳)從暫住的民宿轉輾到租的房子,奔波摸索到遠在郊外的宜家購置了家居用品,準備紅紅火火回來布置新家。卻因為意大利物業公司的不靠譜,在新房遭遇了兩周沒電沒氣的日子,每天只能冷水洗澡洗漱,實在忍不了的時候就去同學家蹭澡。晚上就更慘了,沒電的日子只能日落而息,早早睡覺。原本小康水平的房屋變得無法維持溫飽。之后在經歷了被物業放鴿子,卻敗給他的盛世美顏而沒了脾氣,任由他反復拖延時間;跟不懂英語的意大利維修工人艱難地進行手語交流;不甘于受氣向租房公司要求退還一周房租……種種抗衡兩周后,得到了一定的賠償,修繕好了電氣,生活終于步入了正軌。只是房頂維修和無線網安裝遲遲不能得到解決,好在我和琳的小日子總算是可以柴米油鹽過起來了。
開始有時間去超市買菜做飯,探知新的食材。膽子也慢慢變大了,開始閑不下來,一有時間就出門走遍大街小巷,滿懷好奇地去探索這個新奇的城市,很快就把米蘭的主要街區摸熟了。
這是一個處處彌漫咖啡香氣的國家,一杯咖啡配下午茶甜品,就能陪伴意大利人聊天度過一個悠閑慵懶的下午。
這里的晴天是湛藍的,藍的純粹,就像一個標準色印在頭頂,依靠白云才使天空有了些立體感。
這里的街道都很窄,大多只能雙向兩車道通行,而且毫無條理,很少看到橫平豎直的十字路口,多的是放射型通向各個方向的街道。
這里的建筑大多有沉甸甸的歷史感,保留著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有種走在百年前電影里的穿越感。古老的電車在現代化大都市中央的軌道上叮叮咣咣來回穿行,那感覺還是蠻神奇的。
每次從duomo地鐵站出來一抬頭就是米蘭大教堂,很有儀式感和視覺沖擊力。米蘭大教堂是世界第三大教堂,融合了哥特式和巴羅克式建筑風格,曾被馬克·吐溫稱之為“一首用大理石寫成的詩歌”。上半部分是哥特式的尖塔,共135座,每一塔頂立一神的塑像。下半部分是典型的巴洛克式風格,從上而下滿飾雕塑,極盡繁復精美,是文藝復興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也是米蘭當之無愧的地標性建筑。
教堂前的鴿子又大又肥,一點都不怕人,經常沖著臉就來了。走在教堂前都要躲躲閃閃生怕跟某只冒失的鴿子來個面擊。
教堂旁邊金碧輝煌的埃馬努埃萊二世拱廊,永遠都是游客血拼奢侈品的好去處,每個人都提著印有大牌logo的購物袋來來往往,像是在耀武揚威,充斥著金錢的味道。
在意大利這個色彩斑斕的國家,被無印良品極簡性冷淡風格熏陶三四年而無形中養成的黑白灰擇物傾向,開始慢慢崩塌。因為永遠都有發現不完的有趣事物,還有無數自由的墻面涂鴉,攜帶著充滿活力的色彩沖擊你的眼球,俘獲你的內心。
對于意大利的食物,gelato(冰淇淋)和甜品是探索過程中最孜孜不倦的,各種新鮮純正的口味和迷人的口感讓人樂此不疲,完全將驚人的熱量拋之腦后。而披薩永遠是省錢又想充饑時候的最佳選擇。出于好奇,偶爾我們也找米蘭的優雅餐館奢侈一把,學著點餐的時候從前菜開始選擇,一道一道點下去,但仍舊不改的是中國人愛分食的習慣,也常常震驚到鄰座的意大利人。可惜去不同的餐館數次之后有些喪失了尋覓美食的興趣, 因為不管什么地方,翻來覆去就是那幾樣,顯然它對我的吸引力,超過不了菜鳥級的自己逐漸進階中華料理之路的樂趣。
其實這個國際化大都市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繁華,這里的人工作時間很短。如果九點多出門,街上不會遇到幾家開門的店,午餐時間在一點半左右,晚上六點多時,很多店又早早關門大吉回家休息。公共服務機構辦事效率低,隔三差五還會遇到公交系統任性罷工,可以說是很自由散漫的國家了。習慣于國內快節奏生活的我,有了對比后深刻感受到中國是多么方便快捷和高效。但是入鄉隨俗這件事,沒有選擇的余地,只能一邊吐槽一邊欣然接受。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講,倘若真的能夠慢下來,也是對原本忙碌生活的一種舒緩和饋贈。
初來乍到,經過對這個國家的初體驗后,談不上喜歡。但是這里的一切對于我來說,都還是新奇和未知的。盡管由于種種瑣事在心里給它減了分,不過那不阻礙我對它的好奇心和想要探索更多的欲望。
畢竟未來還有兩年,以后的事,誰知道呢?
第一篇文章很簡短,到這里就要結束了。
我只是想把它作為正式開始記錄生活前的前奏,由它來引出這兩年可以預知的多彩日子。
總而言之,還是非常期待的。
??end??
下期預告:《有關愛情 | 德意志,歐洲第一場短途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