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 阿桂小語】
現在做商業地產都會重視運營管理,因為大家都清楚了商業地產的價值要靠運營來實現,但是我們往往會忽視物業管理對商業地產價值的重要意義。
我們一般是把物業當做成本中心,更多地是考慮如何壓縮成本和控制費用。
從商業地產的盈利模式來看,刨掉那些散售型的物業,持有型的項目,雖然考慮的是長期價值,但早晚也要退出,因為資金只有一進一出才會產生盈利,否則資金只有進,沒有出,是無法實現收益的。所以或早或晚商業地產都要面臨銷售的問題,要么是賣項目,要么是賣公司,要么是賣股份。
那么未來既然要銷售,就有一個估值的問題,商業項目的估值跟住宅是不一樣的,住宅是成本+利潤=銷售價格,而商業地產的估值是現金流收入的倍數,也正是這個原因,我們才會說商業地產的價值是由運營決定的。
但是不是你有高的現金流收入,就一定能得到一個高的估值呢?也不一定,因為買方在收購前,一定會做一件事,就是雇一個建筑師對你的物業進行盡職調查。
原因是對方買的是你這個商業項目未來的收益,而你未來的收益不單跟現金流收入有關,還跟你的物業運營成本有關。
假如你的項目雖然有很好的收入,但是你的外立面破敗不堪,燈光昏昏暗暗,設備嚴重老化,洗手間到處漏水,你想一下,換了是你會給個好價格嗎?
所以這一點我們得向港資的商業地產企業學習,大家可以觀察一下港資管的場子,用了十幾年、二十多年的場子就像剛開業的新場子一樣,像無錫恒隆,生意不好,場子快空一半啦,但是如果你不知道的話,你會認為他是在試營業,還沒有正式開業,因為它從里到外都是窗明幾凈的,一點沒有衰敗之氣。
相反,我們國內的很多項目,用個三四年,養店期都還沒過,物業就基本不能看啦,外立面要么是臟兮兮的,要么是色變了、磚掉了,地板也到處是裂痕,燈也變得有白有黃深淺不一啦,電梯也有毛病了,空調也不正常了,這樣等你要出手時,市場怎么會給你一個比較高的價格呢?
就像你要嫁閨女,本來好好一個姑娘,被你活活整成一個黃臉婆,你還想收個好彩禮嗎?
所以商業地產的價值管理是運營和物業并重的,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