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帶著孩子在小公園玩耍,看到不少家長在陪伴小寶寶。
一位穿著非常時髦的奶奶,右肩膀挎著銀白色鏈子的小包,小包上面鑲嵌著白色閃閃亮的珠子,高聳的頭發蓬松的綰著橙色的發夾,發夾的顏色一如她身上橙色絲綢段的短袖上衣那樣引人注目。
她正形影不離地跟著一個一歲半的小寶寶。小寶寶看到哥哥姐姐們在滑滑梯上,著急的往上爬,又開心地滑下來。奶奶一直跟在身邊,怕她摔倒了,又是挽著孩子的胳膊又是彎腰扶著她,孩子玩了幾個回合,已經把奶奶累得腰酸背疼。
過了一會,奶奶實在忍受不住了,一把抱起孩子走到沙池邊,邊走邊說:“哎呀,這蚊子,你看咬到到處都是。”孩子突然被抱走,激烈的反抗著,大喊大叫。奶奶安撫孩子一下,然后把孩子放在沙池里,問身邊的人借了一把鏟子給小寶寶玩。
小寶寶看到沙子,又看到小鏟子,沒有意見,蹲下來開始用鏟子挖沙子。奶奶站在一旁說,好多小蚊子,然后蹲下來從包里拿出防蚊藥膏給孩子涂抹。涂抹后就一直蹲在孩子身邊趕蚊子,然后看著孩子告訴她別把沙子弄到身上。
孩子玩了幾分鐘,奶奶突然又說哎呀,這里也有蚊子,你看,又把沙子弄到身上了,走走走,去玩滑滑梯。然后一把抱起孩子又去玩滑滑梯。孩子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激烈的在奶奶身上反抗,又哭又鬧,小手一直指著沙池。
這個孩子在奶奶地陪伴下,每個游戲項目沒有玩過十分鐘。當孩子正玩得特別認真入神的時候,都會被打擾,被莫名結束不能在玩。
那些由老人看著的孩子,就如有一個貼身保鏢,時刻圍繞孩子身邊,而且不停地提醒孩子:“不行,不能,不......”
我不禁想,陪伴孩子身邊的這個人,有多重要。對于小寶寶,無論他在玩什么,只要是他感興趣的,就能安靜玩很長時間,而這正是促成孩子養成專注習慣的好時機。
奶奶打扮非常潮流,看得出來是花了心思在穿衣打扮上,但是奶奶教育孩子的方式卻沒有經過思考也沒有花心思,而是憑自己的經驗和想法陪伴孩子。
家長自身的成長是孩子前進的第一步,這個奶奶在陪伴孩子時,很難安靜下來,她的孫女也因為她的急躁沒有了安靜學習探索的環境。
2
7歲的思思有一個非常特愛她的爺爺,爺爺的目光每時每刻都圍繞著她。
放學回家,爺爺把水果削成一小塊一小塊,放在碟子里拿給可愛的思思吃。看著孩子吃完,就叮囑孩子寫作業。孩子寫了幾分鐘作業,爺爺忍不住走上前,看到孩子字寫歪了,提醒一下,看到孩子坐姿坐歪,提醒一下,看到孩子寫做錯了,急忙走上前講解。爺爺的眼光就像聚光燈時刻照在孩子身上,思思就像被一個被牽線的小木偶,在爺爺的關注下,越來越不自在。
思思開始反抗,只要爺爺在家找各種理由不寫作業,拖延寫作業的時間。爸爸媽媽下班晚,回家看到孩子沒寫作業,有時也不耐煩的對待孩子。
漸漸的思思開始變得敏感,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別人的評價,別人的意見。而且對待學習對待興趣班也是應付式的,爸爸媽媽很頭疼,為什么好好的孩子,越大越不聽講?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空間的,許多孩子都有自己學習的方式方法,往往這些方法入不了家長的眼。因為他們一邊學一邊摸索,一邊錯一邊探索,就是反復在摸索探索中漸漸的掌握知識。
爺爺很疼愛孩子,但是卻用錯了方法,爺爺不能安靜下來,耐心等待孩子自己學習,而是不停的用關心打擾孩子,爺爺更接受不了孩子犯錯誤,總想自己能教育好孩子。
如果爺爺不懂陪伴的方法,爸爸媽媽就要想辦法為孩子創造另外一個學習的環境,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孩子安靜下來的第一步。
3
五一小長假,帶著孩子去動物園游玩,孩子玩得很開心,也很累,晚上回到家里已經是十一點。
對于年齡小的孩子都對動物感興趣,看完動物,孩子想好要寫日記,小動物的確非常可愛。
回來后,疲憊的孩子休息了一整天都安靜不下來,還想著玩。雖然坐在書桌前,雖然提筆寫著,可是專注的時間很短,很快就想做別的事情,看看書,發發呆,想想事,一晃時間已經過去。
我不得不坐在孩子身邊,引導著孩子慢慢靜下心來。我們一起讀書,一起做題,一起想問題,但是我明顯感覺得到孩子的心還在外面。
看來這次旅程并不是一次好的旅行,尤其對于孩子,雖然看得多,走得多,但是沉淀在孩子內心的很少很少。
想起一個要好的朋友,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到節假日,全家就出去旅游。一年里,帶著孩子長途旅游就好幾次,短途就更多了。
每次他們全家出外游玩,都是想著帶孩子周游世界的想法,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個孩子的成績一般般,現在已經讀高年級,沒見到旅游帶給孩子什么,只是知道孩子學習很讓家長著急頭疼。
我并不主張孩子跟著家長到處跑,與其說是帶孩子出外玩耍,不如說是讓孩子跟著家長的屁股轉。有多少家長會因為孩子停留在一個地方靜靜地看,有多少家長會帶著孩子來一次慢旅行,都是這里瞧瞧,那里望望,趕車又趕時間,孩子都是在催促中完成了旅行。
家長如果靜不下來欣賞一處風景,孩子的心也很難靜下來。
心靜能使孩子進入專注的狀態,很多時候,不是孩子靜不下心來,而是陪伴孩子身邊的人無法讓自己靜心。
靜心很難,特別是現在手機如此方便,讓你隨時隨地可以與外界聯系,心隨時隨地因為世界每天發生的事情而動。
孩子天生就懂得去學習,去模仿,去摸索,去觀察,要保護孩子隨時隨地學習的欲望和興趣。這時只需要安靜的在一旁陪伴就可以了,你的安靜無形中拓寬了孩子心的境界。
(無戒訓練營第九天,溫暖媽咪,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