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走在下班的路上,朋友分享了一篇文章《30歲,我身邊那些逃回來的“北上廣”》,當時這邊文章吸引我看下去的原因不是逃離,而是30歲。作者身在長沙,通過文章,闡述了身邊朋友離開大城市回老家后的各種事,創業的、安穩度日的、重新回到一線城市的,每個選擇都有自己不可言表的原因。
記得在去年年初的時候有寫過一篇關于在大城市待幾年更合適的文章,也在圈子里引起了一些小討論。當時只寫了什么時間離開一線城市,卻沒說離開后去哪,去了新城市應該怎么做?其實去的城市不一樣,肯定生活的套路也不會一樣,但是否能適應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今天想和大家聊的不是什么時候離開大城市,也不是去了新城市后應該怎樣生活,而是想聊聊我們為什么會離開一個城市,離開的時候為什么傷感中透著無奈,而去了新城市后又是各種不適應。
去大城市工作的人一般分三種,一是想去見見世面,內心深處并不想留在這個城市;二是為了讓家里人日子過的更好而去大城市工作,說的簡單點就是為了多賺點錢;三是為了自己的夢想,或者說理想,想通過大城市來實現。
前兩種是最簡單的,當他們離開這座城市的時候,內心應該是輕松的,因為大部分是他們帶著完成了目標而離開,或者說他們的最終目的不在這,這里只是他生命中的一段。所以當他們離開的時候,不會有任何的傷感。
第三種就不是這樣了,他們來到這個城市背負了更重要的使命,比如“留下來”。但如果能這么輕易的留下來,誰還會回去那。當這類人談起城市的房價和生活成本的時候言語中會透著無奈,但同時他們又對大城市的便利與舒適充滿著向往。
很多人的離開,或者留下的堅持,總顯得那么悲壯,這是我所不能理解的。人的一生是由三部分組成的:背景、努力、運氣。這三樣會一直伴隨我們的一生,我們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努力,而努力有時候對于生活又是那么的無力。
我們的痛苦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理想的未實現,目標的未完成。但目標和理想是我們自己定的,所以說所有的痛苦同樣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在我們朝著目標去努力的時候由于各種外在和內在因素,導致我們不斷的迷茫,在道路中迷失自己。有時候我們能回的來,有時候回不來。
說到目標,來大城市的人目標應該都大同小異,但真到日常生活中,拆分到每一分每一秒,誰還記得自己的目標是什么,更多的應該都是隨波逐流,然后慢慢的迷失自己,讓自己離目標越來越遠。和很多人聊天,說自己不知道應該做什么,感覺迷茫了,這時我都會說那就掙錢,掙很多很多的錢,當你找到目標的時候你再去實現他。
作為我來說,可能過幾年也會離開北京,但我那時肯定不會是傷感的離開,因為無論在那個城市都是生活的一種體驗,只不過長短而已,你能享受城市的便利,同樣你也要接受城市所帶來的痛苦。
一座城,沒必要留下,也沒必要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