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兒子英語零基礎入學,英語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都是要拍視頻指讀,這個時候孩子一旦讀不出來,經常會崩潰大哭。
? ? ? 一開始我不太能理解他的這個行為,覺得他動不動就哭,只會耍脾氣,現在,開始慢慢的理解他了。
? ? ? ? 一個人被懟著鏡頭拍,本來就是處在一種高壓的狀態下,渴望獲得來自老師的欣賞和肯定。但是一旦他發現自己背不下來,讀不出來的時候,他就會覺得很沮喪,感覺到自己的能力不夠,自我價值感降低。于是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無力和沮喪。
? ? ? 另一方面,我在給他拍視頻的時候,我的內心是聯結不到對孩子的愛和接納的,完全陷于他背英語這個行為之中:怎么背了這么久還背不出來,記不住,帶著焦慮,煩躁,不滿,失望,甚至是憤怒,忽略了眼前的這個孩子,跟他不停講道理,指責他一點都不認真,進入超理智的狀態。帶著這樣的情緒給兒子拍視頻,他自然而然的會表現出抗拒,他們抗拒的,并非是我給他拍視頻這件事本身,而是來自于我的情緒。
? ? ? 如果我拍視頻時,我可以嘗試理解和接納他:“在沒有英語基礎的情況下背英語單詞,的確很難,媽媽小時候也學得很慢,這很正常,我們慢慢來吧,不著急,我們看看,可不可以想一想,嘗試一些新的背英語的辦法,說不定會有效果。”不停的鼓勵孩子,安慰孩子,肯定他,欣賞他,甚至以輕松的心態跟他開開玩笑,讓他放下那些外界的期待和壓力,讓他看到自己的進步,接納他“哭鼻子”背后的沮喪和無力感,或許,這才是最快的捷徑。